張融張融(444年—497年),字思光,南朝南齊吳郡吳縣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文學家、書法家。 官累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父奉佛教,母奉道教。永明年間(483~493)得病,了悟生死,為其家族著「門律」一卷,主張佛、道兼修。並將「門律」寄交周顒、何點、何胤、孔稚珪、孔仲智等,徵其意見。諸人之中,僅周顒強調佛、道二教不同,從而展開論爭。張融則力主佛、儒、道三教歸一。臨終之際尚左手持孝經、老子,右手持小品般若經、法華經而逝。(參閱「門律」3605) p4546 祖父張禕(東晉末為恭帝飲毒酒的郎中令) 父張暢 公元450年彭城,宋魏南北對峙 張暢與北魏李孝伯談判,對談如流,詞意清遠,魏人相顧嘆息。 生平會稽太守張暢之子。吴郡道士陆修静将一把白鹭羽麈尾扇送给他时说:“此既异物,以赠异人”。 劉宋時期,為北中郎參軍,出京擔任封溪(今越南河内西北)令,渡海吟《海赋》。參軍期間差點被當地獠贼烹食,张融不惧,並作了一篇《洛生咏》,獠人聽了大惊之,将他放了。[1] 後來加入齊高帝蕭道成幕府,言辞辯捷,問答如流,非常懂得討齊高帝歡心。一日齊高帝萧道成接见张融,张融因事迟到。蕭道成问:「何事姗姗来迟?」张融道:「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意即自己見皇帝好像是從地上升往天空,所以快不起来。說得萧道成龍颜大悦。蕭道成笑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入南齊,官至司徒右長史。有《張長史集》。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