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闸39°54′13″N 116°27′49″E / 39.903666°N 116.463558°E
庆丰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是通惠河上的一座水闸。[1][2]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子项[3]。 简介庆丰闸位于东便门以东2.7公里的通惠河上。1292年,元朝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时所建。初名籍东闸,俗称二闸(因在上游广源闸之下),起初为上下两座木闸。元贞元年(1295年)更名为庆丰闸。至顺元年(1330年)因岁久木朽,改建为石闸,闸基长12丈(36.39米),金门(闸室)宽2丈2尺(6.6米)。明朝嘉靖吴仲重修通惠河时,下闸废弃。所以现在的庆丰闸是元朝的庆丰上闸。[4][5]
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巡仓御史吴仲力排众议,奏请修浚通惠河,获嘉靖帝批准。嘉靖七年(1528年),由吴仲亲自设计指挥,当年春季开工并于同年六月完成了通惠河修浚工程。[6]经过此次修浚,在东便门至北运河段的通惠河上改建成五座船闸,即头闸大通闸、二闸庆丰闸、三闸平津上闸(高碑店闸)、四闸平津下闸(花园闸)、五闸普济闸。通常人们仅称前三闸为一闸、二闸、三闸,不称四闸和五闸。通惠河通过这五座船闸,提升航道水位,解决漕船逆行入北京城的困难。[2] 从平津闸(高碑店闸)向西十五里便是庆丰闸。庆丰闸是从东便门到通州的通惠河上的二闸,素来以风景优美而著称。清朝曹雪芹喜爱庆丰闸的水色风景,曾多次来庆丰闸游玩,并在庆丰闸畔的酒楼饮酒作诗。曹雪芹逝世后,其好友敦敏来到庆丰闸,写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中华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们来到庆丰闸游玩,将此处比作北方的秦淮河。在中华民国时期庆丰闸的老照片上,庆丰闸的清雅胜于秦淮河。[2] 庆丰闸原来有十三块闸板,后来仅存一块闸板,年久却不朽,当地人称“万年青”。闸口石砌基址呈燕尾八字形,闸口两岸是码头,其中北岸是杂货码头,南岸是皇粮码头。闸口以西的通惠河沿岸是往来船只停泊之所。北岸原来有一座龙王庙,庙前舞狮子、放河灯时非常热闹。[2]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通惠河因水源缺乏而停止漕运,沿线各闸废弃。[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整修通惠河。[4]1992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通惠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再次整治通惠河,要求“要以水为中心进行综合整治”,以便于泄洪、改善水质。此次通惠河整治工程中,开展了“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由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工程设计,对庆丰闸的文物进行了保护。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于1995年3月落成,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有:[5]
1992年至1995年,在通惠河整治工程中开展“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的同时,在庆丰闸原址下游(即庆丰闸原址东侧)不远处新建汉白玉拱桥一座,名“庆丰桥”(张含英题写桥名),供行人过河使用。高7.8米,长38米,宽4.4米。该桥的拱形结构、栏杆、板柱均采元代建筑式样。上述“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各项内容均位于庆丰桥西侧。[2] 2009年,庆丰闸旧址以南的通惠河南岸建成庆丰公园并对外开放。从国贸桥向南,便可到达通惠河畔的庆丰公园。通惠河北岸是北京CBD,高楼林立。通惠河在庆丰闸处,两岸原来都是街巷与村落,为配合北京CBD的建设,将街巷和村落拆迁,南岸辟为庆丰公园。[2]从2009年8月拆迁庆丰小区起,仅用1个月,便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了庆丰公园。该公园因庆丰闸而得名。庆丰公园位于通惠河南岸,横跨北京东三环,南邻北京铁路机务段,北隔通惠河与建外SOHO、中国一航、北京电视台新址遥对。庆丰公园自东至西长1700米,占地面积26.7公顷。[1] 2013年,庆丰闸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并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细项。[8][3]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