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他州 东南部所见的地层
岩性 (lithology)是对露头 、手边、岩芯样本 或低倍显微镜下岩石 单元物理特征的描述,岩石的物理特性包括颜色、质地、粒径和成分[ 1] [ 2] [ 3] 。岩性可指所有这些特征的详细描述,或岩石总体物理特征的概括;第二种意义上的岩性包括砂岩 、板岩 、玄武岩 或石灰岩 [ 4] 。
岩性是将岩石层序细分为单个岩层 单元的基础,以用于地质绘图 和区域间对比。在某些实际应用中,例如实地勘查 ,均使用标准术语(如欧洲岩土工程标准《欧洲规范7》)来描述岩性。
岩石类型
显示出水下喷发特征的一块“枕状 ”玄武岩 ,意大利 。
岩性的命名基于岩石类型 ,而岩石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沉积岩 、火成岩 和变质岩 。火成岩直接由岩浆 形成,它是熔岩、溶解气体和固体晶体的混合物;沉积岩是由矿物或有机颗粒形成,这些矿物或有机颗粒聚集在地球表面并岩化 而成;而变质岩则是现存固体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重结晶形成[ 5] 。
火成岩又进一步分为三大类:由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碎屑 )直接产生的破碎岩屑组成的火成岩被归类为火山碎屑岩 。而火山碎屑岩根据平均碎岩(碎屑岩 )大小以及是否主要是单个矿物晶体、火山玻璃颗粒或岩石碎片还可进一步细分[ 6] 。进一步的分类也可通过化学成分来进行[ 7] [ 8] 。
具有可见矿物颗粒(显晶岩)的火成岩被归类为侵入岩,而火山玻璃状或极细粒的(隐晶质)火成岩被归类为喷出火成岩。侵入火成岩通常使用按所含石英 、碱性长石 、斜长石 和似长石 相对占比的所谓“石长斜似标准”(英文首字母缩写“QAPF分类”)进行分类;对特殊成分的火成岩如超铁镁质 岩或碳酸盐岩 ,则有特殊的分类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喷出火成岩也使用“喷出QAPF分类法”按矿物含量进行分类,但当无法确定矿物成分时,可使用基于二氧化硅 和碱金属氧化物 总含量及其他化学标准的“全碱硅分类”(TAS分类)对其进行化学分类[ 9] [ 10] [ 11] 。
沉积岩首先依据是硅质碎屑还是碳酸盐 作初分,对于硅质碎屑沉积岩,根据其粒度分布和石英 、长石 和岩屑的相对比例再分为亚类;对于碳酸盐岩沉积岩,则根据所含成分,按邓哈姆(Dunham)或福克(Folk)分类方案进行划分[ 12] 。
变质岩的命名可以依据质地、原岩、变质岩相和/或发现变质岩的位置,基于质地和泥质结构 (如页岩、泥岩)原岩的命名可用于定义板岩 和千枚岩 ;基于纹理的名称为片岩 和片麻岩 ,这些纹理,从板岩到片麻岩,定义了不断增加的变质程度[ 13] 。变质相则由形成特定矿物的压力-温度场所定义;其他存在的变质岩名称还有綠片岩 (变质玄武岩 和其他喷出火成岩)或石英岩 (变质石英 砂)等 。
颗粒/碎屑尺寸
蒙大拿州 密苏拉冰川湖沉积的黏土岩,是一种粒度最细的沉积岩。
在火成 和变质 岩中,粒径是衡量岩石中晶体大小的一种尺度。在火成岩中,这用于测定材料冷却的速率:大晶体通常表示侵入火成岩,而小晶体则代表岩石为喷出岩 。主要由单一矿物(如石英岩或大理石 组成的岩石变质作用可能会增大粒径(晶粒生长),而剪切岩石变质作用可能会减小粒径(同构造再结晶)。
在碎屑 沉积岩 中,粒径 是构成岩石颗粒和/或碎屑的直径,这些被用来确定使用何种岩石命名系统(如砾岩 、砂岩 或泥岩 )。对于砂岩和砾岩,其粒径范围很广,因此,在岩石名称中添加了一个描述粒径范围的词,如“卵石砾岩”和“细石英砂砾岩”。
矿物学
一种在镁铁质玄武岩 火山渣 基质中含有橄榄石 和辉石 (转变为棕色的伊丁石)的超铁镁质 地幔 捕虏岩(xenolith)。
在矿物颗粒大到可用手持放大镜识别的岩石中,可见矿物也是描述的一部分。对可能包含有碳酸盐 、方解石 胶结岩或可能包含方解石 矿脉的岩序,标准做法是使用稀释的盐酸 测试方解石(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碳酸钙 )并查看气泡 [ 19] 。
岩石的矿物学成分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可行情况下,火成岩根据其矿物含量,使用QAPF分类或特殊的超镁铁质或碳酸盐岩分类法进行分类[ 9] [ 10] [ 11] 。同样,变质相(metamorphic facies)显示了岩石暴露在热量和压力下程度,因此,对变质岩的分类很重要,可通过观察样本中存在的矿物相来确定。
颜色
岩石或其组成部分的颜色是某些岩石的一种独特特征,通常会被记录下来,有时会用于与标准颜色图表作比对,如美国地质学会 岩石颜色图表委员会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 [ 20] 所制作的颜色图表。
结构
岩石的结构描述了构成岩石所有元素的空间和几何结构,在沉积岩中,主要可见结构通常为层(bedding) ,层的规模和发育程度通常记录为描述的一部分;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除外)具有发育良好的平面和线性结构;由于结晶过程中特定矿物相的流动或沉降,火成岩也可能具有结构,形成堆积 。
质地
该斑岩 玄武岩的岩性以橄榄石 和普通辉石 斑晶为特征。
岩石的质地描述了构成岩石的单个颗粒或碎屑之间的关系,沉积物的质地包括碎屑的分选、分级程度、形状及圆润度。变质岩的质地包括与变形阶段相关的大型变质矿物生长时间—变形前的“殘碎斑晶 ”和变形后的“斑状变晶 ”。火成岩质地包括颗粒形状等属性,从具有理想晶体形状(自形)的晶体到不规则晶体(他形),岩石是否显示高度不均匀的晶体尺寸(斑岩),或晶粒是否对齐(称为粗面质地)等。
小型结构
来自蒙古 的波纹标记。
岩石通常包含小型结构(比单个露头尺寸更小),在沉积岩 中,这可能包括底面痕(sole marking)、波纹痕(ripple mark)、泥裂(mudcrack)和交错层(cross-bedding),这些记录是因为它们通常具有特定沉积环境的特征,并可能提供有关古水流方向的信息 ;在与断层带 更深层次相关的变质岩中,小型构造,如不对称“石香肠”(boudins)[ 23] 和微褶皱 被用于确定整个区域的位移检测[ 24] ;在火成岩中,小规模结构主要在熔岩 中观察到,例如绳状 与渣块 玄武岩 岩浆 [ 25] ,以及显示在水中或冰下喷发的枕状熔岩 [ 26] [ 27] [ 28] 。
表层岩性
松散的表层物质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岩性,这是由粒径和成分定义的,通常依附于对单元形成方式的解释上。地表岩性可分为湖相 、海岸 、河流作用 、风积 、冰川物 和最近的火山 沉积物等。美国地质调查局 使用的地表岩性分类示例有“冰碛物 ”、“壤土 ”、“盐湖沉积物”和“风成 沉积物、质地粗糙的(沙丘 )”[ 29] 。
另请查看
参考文献
^ Lithology . Earthquake Glossary. US Geological Survey . [29 October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26).
^ Bates, R. J.; Jackson, J. A. (编). Dictionary of Geological Terms 3.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 1984: 299. ISBN 0-385-18101-9 .
^ Allaby, Ailsa; Allaby, Michael. Oxford Dictionary of Earth Sciences 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20 . ISBN 0-19-280079-5 .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编). The American heritage science dictionary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5: 364 [2021-09-20 ] . ISBN 978-0-618-45504-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9).
^ Levin, Harold L. The earth through time 9th. Hoboken, N.J.: J. Wiley. 2010: 57 . ISBN 9780470387740 .
^ Schmidt, R. Descriptive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pyroclastic deposits and fragment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UGS Subcommission on the Systematics of Igneous Rocks (PDF) . Geology. 1981, 9 : 41–43 [27 September 2020] . S2CID 128375559 . doi:10.1007/BF01822152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8-16).
^ Fisher, Richard V.; Schmincke, H.-U. Pyroclastic rocks .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4: 98 -99. ISBN 3540127569 .
^ Schmincke, Hans-Ulrich. Volcanism . Berlin: Springer. 2003: 138 . ISBN 9783540436508 .
^ 9.0 9.1 Le Bas, M. J.; Streckeisen, A. L. The IUGS systematics of igneous rocks.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91, 148 (5): 825–833. Bibcode:1991JGSoc.148..825L . CiteSeerX 10.1.1.692.4446 . S2CID 28548230 . doi:10.1144/gsjgs.148.5.0825 .
^ 10.0 10.1 Rock Classification Scheme - Vol 1 - Igneous (PDF) .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Rock Classification Scheme. 1999, 1 : 1–52 [2021-09-20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2-27).
^ 11.0 11.1 Philpotts, Anthony R.; Ague, Jay J. Principles of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2n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39–143. ISBN 9780521880060 .
^ Boggs, Sam. Principles of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4t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169 -173. ISBN 0131547283 .
^ Yardley, B. W. D. An introduction to metamorphic petrology. Harlow, Essex, England: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1989: 21–27. ISBN 0582300967 .
^ Geology.com. The Acid Test for Carbonate Minerals and Carbonate Rocks . Geology.com. [28 November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8-24).
^ 4 Classification of rocks and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Engineering Geology Field Manual (PDF) 1 .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Engineering Geology Group. 1998: 57–90 [7 June 2010]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7 June 2015).
^ Fossen, H. Structural Geolog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72 [2021-09-20 ] . ISBN 978-0-521-51664-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4-22).
^ Carreras, J.; Druguet E.; Griera A. Shear zone-related folds .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005, 27 (7): 1229–1251 [2009-10-31 ] . Bibcode:2005JSG....27.1229C . doi:10.1016/j.jsg.2004.08.00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8-17).
^ James Furman Kemp: A handbook of rocks for use without the microscope : with a glossary of the names of rocks and other lithological terms . 5. Aufl.,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1918, pp. 18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4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 E. Dutton, 4th Annual Report U.S. Geological Survey , 1883, S. 95;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Volume 25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14, p. 63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cCarthy, T. & Rubidge, B. 2008. The story of earth and life, Chapter 3, The first continent. 60-91, Struik Publishers (PDF) . Web.wits.ac.za. [2014-03-10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04-07).
^ Walker, George P L. Walker, G.P.L. 1992. Morphometric study of pillow-size spectrum among pillow lavas.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1992-08-01, 54 (6): 459–474. Bibcode:1992BVol...54..459W . doi:10.1007/BF00301392 .
^ Harmon, Russel S.; Rapela, Carlos W. Andean Magmatism and Its Tectonic Setting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991: 24 . ISBN 978-0-8137-2265-8 .
^ USGS Rocky Mountain Geographic Science Center. Surficial Lithology: Attribute information . US Geological Survey. [15 September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