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哈雷

威廉·西尔维斯特·哈雷
William S. Harley
哈雷近照
出生William Sylvester Harley
(1880-12-29)1880年12月29日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逝世1943年9月18日(1943歲—09—18)(62歲)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职业机械工程师、商人
活跃时期1901年—1943年
知名于哈雷-戴维森机车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签名

威廉·西尔维斯特·哈雷(英語:William Sylvester Harley,1880年12月29日—1943年9月18日)[a]是一位美国企业家、发明家以及哈雷-戴维森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职业背景和生涯

威廉·西尔维斯特·哈雷的父亲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于1860年从英格兰利特波特(剑桥)移民至美国。其父親在内战期間加入美国陆军,之后与玛丽·史密斯(Mary Smith)结婚,并搬到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與戴维森家成為邻居[2][3][4]

威廉·哈雷出生于1880年,人称比尔·哈雷(Bill Harley)[5]。哈雷从1896年起就在北密尔沃基的梅塞尔巴赫自行车厂(Meiselbach Bicycle)工作[6]。他学生时代起的好友亞瑟·大衛森英语Arthur Davidson[a]当时也是他的同事[1]。1901年至1903年间,哈雷在密尔沃基的珀林&哈尼施菲格公司(Pawling &Harnischfeger)担任绘图员[6]。对哈雷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是1901年女演员安娜·赫尔德英语Anna Held的出现,她驾驶着一辆德迪翁-布顿摩托三轮车英语De-Dion-Bouton-Motordreirad在密尔沃基珠宝剧院(Bijou Theatre)的舞台上引起轰动[1]。时年20岁的哈雷和当时19岁的戴维森开始在地下室里合作[7]。哈雷在这一时期绘制了自己设计的116cc发动机的初步草图[8]。1900至1901年,大致参照德迪翁-布顿引擎而设计制作的首款哈雷·戴维森引擎完成,这款引擎在当时还是DIY制作的[9]。1903年,哈雷和阿瑟·戴维森搬进了他们的第一个工作室,这是位于密尔沃基的戴维森家后面的一个小棚屋。1902到1903年,第一款真正的哈雷戴维森引擎在戴维森兄弟们的帮助下,于戴维森家后院里完成[10]。1903年至1907年,哈雷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机械工程,并获得机械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1]

1920年哈雷戴维森机车公司的创始人:最右边的是威廉·哈雷,旁边依次是亚瑟、沃尔特和威廉·戴维森

1907年9月22日,哈雷-戴维森机车公司在密尔沃基正式成立为股份有限公司[12]。沃尔特·戴维森(Walter Davidson)担任总裁,亚瑟·戴维森担任秘书兼销售经理,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担任总工程师,威廉·戴维森(William Davidson)担任副总裁兼生产经理[13]。1908年哈雷从学校毕业后继续研究更强力的引擎,并在同年发表了哈雷-戴维森首款双缸引擎摩托Model D[14]。1909年11月27日,哈雷获得了他的首项专利,涉及一种皮带张紧器,该专利在Model 7上开始使用[15];之后又获得了更多专利[16]

个人生活

威廉·哈雷有一个姐姐和四个弟弟妹妹,但弟弟妹妹们都年幼夭折了[17]。1910年,哈雷与安娜·贾赫苏伯(Anna Jachthuber)结婚,两人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11]。在业余时间,哈雷开始打猎、钓鱼和打高尔夫球,并因其对素描和野生动物摄影的喜爱而出名[18]。哈雷一直担任哈雷-戴维森的技术总监和总工程师,直至去世[19]。1943年9月18日,哈雷在密尔沃基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62岁[20][21]

威廉·西尔维斯特·哈雷的墓碑

影响和纪念

1998年,威廉·哈维被引入摩托车名人堂[22]。2003年,为纪念这家著名摩托车公司成立一百周年,一座哈雷·戴维森的雕像在剑桥郡利特尔波特揭幕[23]。由于威廉·哈雷、亚瑟·戴维森、威廉·戴维森和沃尔特·戴维森四人“使用并信任其产品,依靠员工的奉献精神生产高质量的摩托车”而被引入劳工名人堂[24]

脚注

注释

  1. ^ 1.0 1.1 译名参考自《哈雷──世界重機聖經》[1]

引文

  1. ^ 1.0 1.1 1.2 杨景丞 (2022),第10頁.
  2. ^ Wagner (2003),第x頁,Foreword.
  3. ^ Davidson (2003),第4頁.
  4. ^ Goulden (2008),第35頁.
  5. ^ Davidson (2001),第32-34頁.
  6. ^ 6.0 6.1 Wagner (2003),第26頁.
  7. ^ 杨景丞 (2022),第10-11頁.
  8. ^ Wagner (2003),第24頁.
  9. ^ 杨景丞 (2022),第11頁.
  10. ^ 杨景丞 (2022),第12頁.
  11. ^ 11.0 11.1 Wagner (2003),第xi頁,Foreword.
  12. ^ 杨景丞 (2022),第14頁.
  13. ^ Wiesner (1986),第24頁.
  14. ^ 杨景丞 (2022),第15頁.
  15. ^ Wagner (2003),第161頁.
  16. ^ US 0 
  17. ^ Davidson (2001),第34頁.
  18. ^ AMA Motorcycle Museum Hall of Fame | William S. Harley. hof.motorcyclemuseum.org. [2024-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19. ^ William S. Harley. motorcyclemuseum.org. [2013-05-06] (英语). 
  20. ^ William S. Harley — Biography, Co-Founder of Harley-Davidson. Biography. 2019-04-17 [2024-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3) (美国英语). 
  21. ^ Remembering William S. Harley. www.harley-davidson.com. [Sep 26, 2019]. [失效連結]
  22. ^ AMA Motorcycle Museum Hall of Fame | William S. Harley. hof.motorcyclemuseum.org. [2024-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23. ^ Haywood (2021),第273頁.
  24. ^ Roza (2013),第46頁.

参考书籍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