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壮

姜维壮(1923年12月22日—2017年8月23日),笔名江苇[1]山东黄县(今龙口)人,中国财政学家、经济学家。

生平

姜维壮于1946年考入北平华北文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转入华北大学。1950年曾参加朝鲜战争,随部队到达东北后,留在东北区财政部税政金融处任职。1953年赴莫斯科财政学院留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个留苏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生。1957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财政部科研所。1962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辽宁财经学院[1][2][3][4]

姜维壮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财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等职。[3]2017年4月,获中国财政学会授予的首届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5]

2017年8月23日,姜维壮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2]

参考文献

  1. ^ 1.0 1.1 《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编委会;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编). 《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8: 326–329. 
  2. ^ 2.0 2.1 财政学家、财政学科奠基人姜维壮教授逝世,享年95岁. 澎湃新闻. 2017-08-27 [202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3. ^ 3.0 3.1 韩天雨; 刘全福 (编). 《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 经济名录卷》.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552–554. 
  4. ^ 李成勋 (编). 《中外经济学名人大辞典》.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 197–198. 
  5. ^ 我校姜维壮教授喜获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多人荣获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7-04-22 [202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