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資清
太田資清(1411年—1488年/1492年)是室町時代中期至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武將。父親是太田資房。 生平東國的智者擔任上杉持朝的家宰和相模國守護代。年輕時就被喻為文武優秀的武將,關東諸將就像被風吹動的草木一樣跟隨。特別精通歌道,後來嫡子資長(道灌)亦是有名的歌人,亦精於歌道。 永享11年(1439年),鐮倉公方足利持氏與關東管領上杉憲實(山內上杉家)對立並爆發永享之亂。主君扇谷家是山内家的友方,持氏受幕府軍的攻擊而被消滅。在此戰中,「太田備中守資光」討伐持氏的殘黨一色氏,被認為是在史料上初次出現。 文安4年 (1447年),因為上杉家允許鐮倉公方再興,持氏的遺兒成氏被立為鐮倉公方,山内家當主上杉憲忠就任關東管領。由岳父長尾景仲輔助年輕的憲忠,並擔任山内家家宰。另一方面,因為扇谷家當主持朝因為攻擊永安寺而間接令持氏死亡,持朝隱居並把家督讓予嫡男顯房。輔佐年輕的顯房,因為支撐着兩上杉家,與景仲一同被稱為「東國無雙的智者」(東国無双の案者)。 在文安4年(1447年)的書狀中以「道真」為名,大概是在此時期出家。 關東大亂成氏對殺死父親的憲實之子憲忠非常憎恨,因此互相對立。寶德2年(1450年),與景仲一同突然襲擊鐮倉成氏的御所。成氏逃往江之島,並得到小山氏、千葉氏、宇都宮氏等友方的幫助而反撃,雙方在由比濱戰鬥。經過仲介後雙方和睦,但是雙方已經互相怨恨(江之島合戰)。 成氏與憲忠的對立越來越嚴重,享德3年(1454年)12月,成氏暗殺憲忠。景仲立憲忠之弟房顯為山內家當主,康正元年(1455年),上杉方反撃,在武藏國分倍河原與成氏戰鬥,遭到大敗,顯房戰死(分倍河原之戰)。此後,擁立顯房之子政真為家督,但是因為還是幼兒,於是迎前代家督持朝復歸(此後,成氏受到幕府軍攻撃,從鐮倉逃到下總國古河城並自稱為古河公方。古河公方與兩上杉家的鬥爭被稱為享德之亂,以後持續了接近30年)。 康正2年(1456年),把家督讓給嫡子資長。但是沒有隱居,並繼續持有實權(亦有說法是寬正2年(1461年)讓位)。 為了與古河公方戰鬥,康正2年至長祿元年(1457年),資長父子築起河越城、岩槻城、還有江戶城(現今主流說法為築起岩槻城的人不是資長父子,而是成田正等)。與資長以江戶城為居城相對,守在主家扇谷家的本處河越城並輔助主君持朝。文明元年(1469年),在河越城邀請著名的歌人宗祇和心敬參加連歌會,這就是有名的「河越千句」。寫下的連歌被宗祇記錄在自己編纂的『新撰菟玖波集』中。 長祿2年(1458年),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異母兄政知來到關東並逗留在伊豆國,自稱為堀越公方。但是政知與持朝對立。寬正2年(1461年),停止持朝在相模的守護活動,翌年(1462年),有持朝謀反的傳言流行,因為政知執事澁川義鏡的讒言,令扇谷家的重臣三浦時高、大森氏賴、千葉實胤等人下野。自身亦被捲入這次政治鬥爭,在寬正2年隱居(後來幕府調停,令雙方和解,義鏡失勢)。 長尾景春之亂應仁元年(1467年),長年仕奉的持朝在河越死去,家督由持朝之孫政真繼承,此後跟隨政真在武藏國五十子陣(埼玉縣本莊市)中與古河公方對陣。兒子資長在江戶城鞏固武藏和相模國的防禦。 文明5年(1473年),古河公方的軍勢進攻五十子陣,政真被討死。資長等老臣在會議後決定立政真的叔父定正為家督。文明9年(1477年),山內家重臣長尾景春(景仲之孫)與古河公方連結並發動叛亂,景春急襲五十子陣。上杉軍遭到大敗,與守衛五十子的山內家當主上杉顯定、定正一同往上野國方向敗走(長尾景春之亂)。 關東多數國人都與景春呼應,兩上杉家陷入危機。這次戰亂的救星是兒子道灌(資長的法名),道灌由石神井城的豐島氏開始,陸續把各地的支持景春的敵人打敗。此時,在上野阿內城(群馬縣前橋市)輔助顯定和定正。 道灌與顯定和定正成功合流後,在用土原之戰中大勝並包圍景春,但是古河公方正式参戰,使到這次叛亂時間變得更長。文明10年(1478年),與道灌一同不理顯定的反對,把定正送返河越城,自身亦進入河越城。在景春進攻河越城時,與定正一同將其撃退。飽受長年戰爭的古河公方希望和議,但景春仍然在戰鬥。道灌把景春方相繼擊破,在文明12年(1480年)成功平定亂事。文明14年(1482年),古河公方與兩上杉家之間的和議成立,享德之亂結束。 晚年這次戰爭後,扇谷家的勢力大大提高,特別是平定亂事的道灌,聲望已經超過主君顯定和定正。這對於顯定和定正一方十分危險。家中有人中傷道灌,指道灌企圖謀反,定正亦很懷疑,但是道灌父子什麼辯解都沒有。 此時已經是高齢並隱居,在自得軒(現今埼玉縣越生町)中閑居。文明18年(1486年)6月,隱居所受道灌和詩人萬里集九一起拜訪,以開詩會為樂。1個月後的7月18日,被邀請到定正的居館糟屋館(神奈川縣伊勢原市)的道灌被暗殺。死亡之際留下了「當方滅亡」(当方滅亡)的說話。 在長享2年(1488年)於越生死去。法名為自得院殿實慶道真庵主。『太田家記』等記載是在明應元年(1492年)死去,但是與此相對可信性較高的『本土寺過去帳』不同,因此『太田家記』的記述被認為是錯誤。 外部連結相關條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