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梁
天津桥梁是天津市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目前分为水桥和立交桥两种形式。由于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拥有多条河道,因此,天津也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近代的开埠,使天津拥有了一些西方开启式钢桥如吊旋的解放桥、金钢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津的桥梁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天津总共有桥梁一百多座,其中海河上游的桥梁已达20座,平均距离由原来的1.68公里缩短至不到0.8公里,方便了海河两岸交通。另外,由于天津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公路网的建立,天津的立交桥也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2] 历史浮桥时期历史上,天津早期的桥梁大都是木桥或石桥。当时一些较大河流如海河、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等都是依靠渡船来连接两岸交通。随着漕运和盐业的不断发展,天津日益繁荣。从清康熙末年到同治末年,在一些重要交通河口开始修建浮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现今的红桥区西沽,天津修建了最早的浮桥。此后,东浮桥、盐关浮桥、院门口浮桥、北大关浮桥、大红桥浮桥、大伙巷浮桥等相继建立。而“浮梁驰渡”也成为清“天津八景”之一。 钢桥时期随着天津城市的不断发展,浮桥已经不能满足天津交通的需要。光绪十三年(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钢结构大桥建成。该桥位于今河北区北营门外大街北口与北河口之间,即北运河和子牙河汇合之地。原桥为木制拱桥。1888年,在原址以西改建为铁桥,该桥桥长约40米,形状如彩虹,故又称之为“虹桥”,又名“老红桥”。1924年,该桥因桥身年久失修被洪水冲垮而倒塌。之后,人们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浮桥以维持交通。1937年,在老红桥西边约0.5公里处建立一座新红桥,也称西河桥,1965年,又改称大红桥,至今仍在使用。当时,大红桥附近是天津市通往冀中的重要内河码头。至今,大红桥仍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区内现存的唯一铁桥,是天津市市区仅存的三座开启式铁桥之一。另外,红桥区也是以该桥命名的。 1888年,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开启桥金华桥在直隶总督行馆前的南运河上建成。这座桥是中国最早的开启式钢桥。 1903年,由美国施特劳斯公司设计并供应材料,中国大昌公司负责安装的金钢桥建成,当时天津老百姓俗称新铁桥。1924年,在金刚桥旁边又另建一座新桥,新桥为立转开启式,很像古代护城河上的吊桥。这座新桥仍沿用金钢桥的名称。 1906年,由天津与奥地利、意大利租界领事署及电车公司合资修建的金汤桥在海河上建成。它中孔作水平旋转,成为启闭式桥梁中的一个新品种。 1926年,在老龙头火车站旁新建了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因为当时该桥处在各国租界地之内,所以被称为万国桥。此后,这座桥又先后被改称为中正桥和解放桥。解放桥也是现今全中国旧钢桥中唯一还能开启的桥。 1985年,海门大桥作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钢结构跨河大桥建成。海门大桥的总长903米,中孔跨度64米,为活动孔。在活动孔两侧还建有45米高的提升钢塔架,作为开启通航道。海门大桥开启时,净宽60米、净空高31米。 1987年12月,一座采用先进建桥技术修建的大型公路桥永和大桥建成。该桥全长510米,中孔主跨径为260米,桥面宽14.5米,两岸的门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对钢质缆索,采用钢索斜拉悬挂的桥梁结构形式。[3] 跨河桥海河桥梁目前,海河之上的桥梁有永乐桥、金钢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赤峰桥、金汇桥、大光明桥、金阜桥、直沽桥等。其中,永乐桥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是世界上唯一的跨越河流的桥上摩天轮;2006年大沽桥荣获世界著名桥梁大奖——尤金·菲戈奖[4]。 南运河桥梁金钟桥、金华桥、新三条石桥、爱民桥、团结桥、大丰桥、井冈山桥、卲公庄闸桥、芥园桥、咸阳桥、密云桥 北运河桥梁勤俭桥、北洋桥、辛庄桥 子牙河桥梁子牙河立交桥、子牙河大桥、新红桥、大红桥、西河大桥、外环线子牙河桥 立交桥
桥梁图像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