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站
大马站是曾存在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个街道片区,与邻近的小马站合称大小马站,北到中山五路,南到西湖路,与北京路平行,地处广州商业最繁盛地段。2000年以前,大马站为传统风格街巷,以清代合族祠书院建筑群、大马站教会以及美食街著称。而其明清书院群曾为大中华罕见,是清代广东文化教育事业的复兴和学术重振的见证,被誉为中华百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独一无二的名胜古迹[1]。 歷史宋时大小马站就有驻有马军的记载。 明清时期,大马站邻近当时的当时的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衙门,以及省、府、县各级学宫。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在大马站兴建越秀书院[2],此后,周边地区形成大规模合族祠书院建筑群,仅大马站一条街巷两侧就集中多所书院,直至1999年大马站西侧仍保留5座书院:平所书院、谢氏书院、三益书屋、赖氏书室、江都书室[3]。民国初,大马站还是拉面毛、梳头等传统美容集聚的地方。 大马站35号曾是著名的大马站教会所在地。1950年林献羔开始在大马站35号的家中开始聚会,称为“大马站福音会堂”。因他不願意加入政治宣傳式的三自愛國教會,在1955年9月14日晚,在肃反运动中,和王国显、张耀生作为“大马站反革命集团”头目,在会堂内被捕[4][5],1955年9月27日,广州三自会组织了控诉“大马站反革命集团”的大会,随后他们被判入狱多年。1978年林献羔出狱后,恢复了大马站35号的聚会。之后人数逐渐增加到数千人,影响颇大。2000年后大马站教会迁至德政北路雅荷塘(北)荣桂里15号[註 1]。 1990年代,大马站曾自发形成一条美食街,食肆、大排档林立。 清拆重建早在1999年,越秀區的人大代表就聯名提出《關於落實保護大小馬站、流水井古書院群議案》[6]。然而在2001年,當局为將北京路改为步行街,而想將大马站拓宽为马路[7],於是沿街建筑均被清拆,內街區亦被大片推倒,而旧书院建筑據拆卸的梁柱、砖石有作编号保存,以備计划重建于小马站。時隔多年,大馬站一帶合族祠書院建築大部分被清拆一空,代之臨時停車場[6]。2006年,越秀区就规划以北京路商业街为主轴,将附近的商业建筑和历史古迹、骨干景点连接起来,打造国际商贸旅游区[8]。由于牽涉開發資金不足、業權糾紛問題等,时至2010年,复建工程仍未动工[9][10]。2012年部分廣州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保護議案,得到廣州市人大主席團的重視,但難敵利益輸送[6]。 早年统计曾保留书院12间,其中大马站西侧5间( 2003年根据市規劃局《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规划》,该地带留存书院有周家祠堂(濂溪书院)、冠英书院、曾家祠(宗圣公祠)等,當局表示會同市文化局对规划方案进行完善,征求专家意见,以更好恢复原有建筑格局与风貌[13]。 發展項目在2007年通过用地审批的景豪坊项目,原本由广州市景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中信亿华公司联合开发,项目设计由英国贝诺Benoy事务所負責[14],時总投资20亿,建筑作為地铁一、二号线唯一交会的上盖物业,北起中山五路,南至西湖路,东西横跨大马站路[8]。分东西兩区,东区為市民回迁區,西区则計劃發展商业和酒店(酒店高22层,五星级),西区酒店是與洲际酒店集团合作營運[14]。规划顯示地库可增加1000个停车位;而负一、负二层仍然为商业;商业裙楼则基本为餐饮和商铺[15]。計劃是分六期建成的大小马站书院群的一期建设工程[16]。2018年1月16日珠江實業集團通过“股权+债权”的形式成為广东亿华房地产第一大股東,向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接近 11.6亿,作為建设景豪坊西区项目的资金[17]。 公共交通巴士中山五路站: 地鐵均在鄰近大馬站位置設有出口。 軼事有一副对联:龙藏流水井,马站清水桥,将北京路旁的龙藏街,流水井,大、小马站,清水桥5个地名巧妙地串在一起。 參見备注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