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密碼培根密碼,又名倍康尼密碼[1](英語:Bacon's cipher)是由法蘭西斯·培根發明的一種隱寫術。 原理加密時,明文中的每個字母都會轉換成一組五個英文字母。其轉換依靠下表: a AAAAA g AABBA n ABBAA t BAABA b AAAAB h AABBB o ABBAB u-v BAABB c AAABA i-j ABAAA p ABBBA w BABAA d AAABB k ABAAB q ABBBB x BABAB e AABAA l ABABA r BAAAA y BABBA f AABAB m ABABB s BAAAB z BABBB 這只是一款最常用的加密表,有另外一款將每種字母配以不同的字母組予以轉換,即I與J、U與V皆有不同編號。 加密者需使用兩種不同字體,分別代表A和B。準備好一篇包含相同AB字數的假信息後,按照密文格式化假信息,即依密文中每个字母是A还是B分别套用兩種字體。[2] 解密時,將上述方法倒轉。所有字體一轉回A,字體二轉回B,以後再按上表拼回字母。 法蘭西斯·培根另外準備了一種方法,其將大小寫分別看作A與B[3],可用于无法使用不同字体的场合(例如只能处理纯文本时)。但这样比起字体不同更容易被看出来,而且和语言对大小写的要求也不太兼容。 培根密码本质上是将二进制信息通过样式的区别,加在了正常书写之上。培根密码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和用于承载其的文章完全无关。 例子以下一段包含了'steganography',正常字體是A,粗體是B: To encode a message each letter of the plaintext is replaced by a group of five of the letters 'A' or 'B'. 按照正常字體是A,粗體是B的规则改变上文: ba aabbaa b aaabaaa abba aaaaaa bb aaa bbabaabba ba aaaaaaaa ab b baaab bb babb ab baa abbaabb 'b' bb 'b'. 每五个字符一组,对照字母表解密: baaab(S) baaba(T) aabaa(E) aabba(G) aaaaa(A) abbaa(N) abbab(O) aabba(G) baaaa(R) aaaaa(A) abbba(P) aabbb(H) babba(Y) bbaaa bbaab bbbbb 最后三组由于无法按照字母表解密,故为无效信息。 培根與莎士比亞有說法指莎士比亞的劇本實際由法蘭西斯·培根所寫,因此劇本中所書的文字有可能包含培根密碼[4]:42-50頁。伊格内修斯·L·唐纳利與伊麗莎白·韋爾斯·蓋洛普曾試圖從莎士比亞的舊劇本中找出上述密碼。 但是,美國密碼學家威廉·F·傅利曼和伊麗莎白·傅利曼證明了莎士比亞劇本中沒有包含培根又或其它密碼[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