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國民黨軍隊或國民黨軍是對中華民國國軍[1]和其前身國民革命軍的稱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國共產黨至今仍有使用;部分臺灣獨立人士也使用。 國民革命軍是由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黃埔軍校在蘇聯軍事顧問協助之下所創建的,模式仿照苏联斯大林主义,其目的是為了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中國,受革命軍人之精神傳統的长期宣传。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军政时期结束,“以党治国”的训政时期开始。一党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受到國際間廣泛承認,取代北洋政府,成為中國政府的代表。 中原大战时期,分裂为蒋中正一方代表着国民党中央政府和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一方国民党左派代表汪精卫联合而发起反蒋挑战的地方军。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際間普遍上將其軍隊稱為 「中國軍隊」。 國民革命軍在國民黨東征以前,一般稱為「黨軍」或「國民黨軍」。在北伐時,稱為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黨創設并且掌控的軍隊,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虽然中華民國政府试图推行軍隊國家化并与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正式頒布《中華民國憲法》正式邁入憲政民主時期,但蔣中正领导时期的國民革命軍并未彻底實行軍隊國家化,仍为党军之实。後來在1947年行憲後改組為今日之中華民國國軍(俗稱「國軍」)。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國民黨借以公权力之工具,用以迫害持不同政见者,塑造对己有利之恐怖政治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國共產黨称国民党军源于大陆白色恐怖时期,國民黨则认为这是将中华民国的军队党化[2]。与之相近的“蒋军”称谓则显示军队由蔣中正私有化进行独裁,而与蔣匪軍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使用国民党军、蒋军时,则没有辱骂的含义[1]。 1949年,程潜、陈明仁率領部分中华民国国军(國民革命軍29軍)投共后,中國共產黨同意其部使用过“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的番号。 参考文献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