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土司城址29°41′27″N 109°00′20″E / 29.69083°N 109.00556°E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是土家族(一说蒙古族)[1]唐崖土司治所的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作为“土司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结构城址西面倚靠玄武山,东临唐崖河,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600余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城址从外至内分为三重:外城、内城和宫城。[2] 历史唐崖土司始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覃氏始祖被封为安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被废除。唐崖土司共历16代389年,司城所在地一直未变。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唐崖土司城址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桓侯庙被毁坏,红卫兵将石人的头、石马的尾巴等砸掉,但破坏行为也遭到当地村民的极力阻止[3][4][5]。1980年初,土司城遗址开始大规模修缮[5]。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2013年9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立法保护唐崖土司城址[6]。 文物保护情况1992年12月16日,以“唐崖土司城”的名义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7];2006年5月25日,以“唐崖土司城址”的名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其作为文物的保护范围为:唐崖土司城址及周围一定范围。北界为新寨沟、碗厂沟一线,东界沿唐崖河东岸,南界沿贾家沟,西界至山脉以西约100米[9]。 其作为文物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向外延伸。东界沿长岗岭-大寨顶-简槽沟一线,南界沿唐崖河南岸(赵家河旅游公路)-打纸沟-赵家梁-黄家梁-肖家沟一线,西界沿沟阴河东岸,北界沿尖山集镇以北-尖山二桥-胡家山山脊-双河口村东北一线[9]。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