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海
拉丁語
Mare Crisium
直径
418 公里
面積
17.6萬公里2
月面緯度
北緯 17.0°
月面經度
東經 59.1°
在月面的位置
危海
奥佩尔山脊 的一部分,位于中间的可能是一座小同心环坑,图像大小13×18公里。
位于危海南部一座直径6公里的无名残迹坑,完全被熔岩 淹没,只露出一圈坑壁轮廓,由于太阳照射角极低(3.2°),该特征显示的非常清楚。
月球引力分布图,红色为引力增强区(质量瘤 );危海质量瘤是左图5个中最右边的一个。
危海 (Mare Crisium)是位于月球正面 东部危海盆地中的一座月海 ,位于560×420公里范围内[ 1] ,面积近17.6万平方公里[ 2] ,表面极为平坦。它是月球正面 最孤独的月海[ 3] :四周环被辽阔的高地环抱,仅间杂着一些零碎的小月海区。该月海 中分布有质量瘤 、皱岭 和撞击坑 等特征,但没有类似月溪 的地堑 [ 1] [ 4] [ 5] 。
命名
与月球 上的大部分月海一样,危海也是由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在1651年所命名[ 6] ,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正式接受[ 7] 。
在古代,该月海有一些其它的名字,可能曾被称为里海 ,因为在1600年英国 天文学家 就托马斯·哈里奥特 专门记录过这一名字;法国 皮埃尔·伽桑狄 (1635年–1637年)和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 (1645年)在他们的月面图中[ 8] [ 9] ,以及古希腊 作家 普鲁塔克 等都称它为里海[ 8] 。尤恩·阿代尔·惠特克 推测,这是因为它在月球 上的位置大概类似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地图 中里海 在地球 上的位置[ 10] 。然而,1647年约翰·赫维留 却以亚速海 古名称命名它为「密俄提斯湖」或「密俄提斯沼」(Palus Mæotis)[ 11] [ 12] ;此外,大约在1600年,英国 天文学家 威廉·吉尔伯特 在他著名的月面图中,以大不列颠 之名将该月表地貌称作「不列颠尼亚」(Brittania)[ 13] 。
位置和周边地貌
危海月面坐标 为17°00′N 59°06′E / 17.0°N 59.1°E / 17.0; 59.1 ,西面毗邻静海 和梦沼 、西南和东面分别坐落了丰富海 和界海 ,在危海 和界海 之间还坐落了一群被非正式地统称为「里苏斯·费利斯湖」或「笑猫湖」(拉丁名 :Lacus Risus Felis )的小月海 [ 14] 。
沿危海盆地外围还环布着另一些小月海 [ 5] [ 15] :南面是长存湖 、东南有泡沫海 和浪海 、东北及西北分别为蛇海 和仁慈湖 。此外,还有许多已被熔岩 填塞的大陨石坑:如克莱奥迈季斯环形山 (北面)、孔多塞环形山 和费尔米库斯环形山 (东南)。危海西北一道狭窄的地峡将它与蛇海 和一座无名月海连接在一起[ 16] 。
靠近危海西侧边缘还坐落了带有醒目射纹系统 的普罗克洛斯陨石坑 ,其它与该月海毗邻的已命名月坑有:西侧的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 、蒂斯朗陨石坑 、格莱舍陨石坑 、弗雷德霍姆陨石坑 、克赖尔陨石坑 ;北面的德尔莫特陨石坑 和艾因马尔特陨石坑 ;东面的阿尔·哈金陨石坑 和汉森陨石坑 和南面的奥祖陨石坑 、范阿尔巴达陨石坑 、沙普利陨石坑 及特巴特陨石坑 。
盆地
就像月球 上许多其它的月海 一样,危海也坐落在一座巨大的撞击盆地 内,占据着里面最深的部分,四周环绕着一圈环形山脉。该环形山脉东西向略长,涵盖范围达630×500公里。西侧边缘几乎完整连续,而东侧边缘则断裂零散。除此外,在盆地中也可隐约看到交叠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残迹环,位于环形山脉内最小的环,直径约有380公里,但最大的可能有1000公里[ 17] [ 18] ,甚至达到1600公里[ 19] 。
危海盆地是月球上最扁长的大陨坑之一,它的外侧山脉环也非常醒目(但不如酒海 和东方海 的突出)[ 5] 。向外抛射的喷出物在东南和东北方显现的最清楚,斜向撞击所产生的喷出物在月表构成了形似蝴蝶般的光晕[ 17] 。此外,距盆地中心1100公里的范围内还散布了大量的次生坑 [ 20] ,其中一些构成了链坑 或合并成绵延的山谷[ 17] 。
根据引力数据显示,危海盆地是月球上已记录到的月壳较薄的区域之一,那里的引力几乎接近于零,这主要是撞击时地壳层被抛离所致[ 21] 。
熔岩层
通过不同方法测得的危海熔岩层厚度约为1.9-1.8公里[ 19] ,其中靠近边缘区的地方最薄,在那里,分布有一些被岩浆淹没的残迹坑[ 22] ,但月海中央没有被熔岩包围的“孤岛”,在这些地方凝固的熔岩布满整个表面,在盆地中形成了如今所看到的月海[ 23] 。阿波罗17号 的探测雷达 显示,月海下方约1.4公里深处有一层密度略为不同的岩石层(可能为表岩屑 或火山碎屑岩 )[ 24] [ 25] 。
危海表面比所有相邻的月海 都要低:较静海 和浪海 约低3公里;比泡沫海 、仁慈湖 及长存湖 低2公里;较蛇海 和丰富海 低1公里。其表面绝对海拨高度位于负的3.2-3.8公里之间。只有它的环形山脊相对落差最小,山脊顶峰高出危海表面3-5公里[ 26] 。
该月海中存在质量瘤 (引力增强区),其月球引力加速度升高了0.095伽 ,高密度的月海熔岩可能是形成质量瘤 的主要因素[ 25] 。
1968年,美国五艘月球轨道飞船 的多普勒雷仪在危海中心探测到了月球上最大的质量瘤 或高重力区[ 27] 。后来的轨道飞行器如:月球探勘者 和圣杯号飞船 等都确认并精确地测绘了该质量瘤。
表面特征
危海西部
危海西部边缘相对平坦,但东部被切割出众多的月湾 、月岬 、半岛 和山丘。最大的月岬位于东南部,并被命名为阿格鲁姆岬 ,几乎就一座岛屿,因为一道月湾将它与"大陆"分离开,但该月湾只不过是一道不太显眼的亮光[ 26] ,附近也有一座已命名的岛屿-乌索夫山 。
西侧山脊中分布有一处小峪口,其中北端被非正式地称做「奥利韦姆岬」(Promontorium Olivium)、南端则叫做「拉维尼娅岬」(Promontorium Lavinium) [ 28] [ 29] ,这二处月岬在夕阳斜照下,好像被一座桥梁连接在一起,这一幻像也被称作「奥尼尔桥」(bridge of O'Neill)[ 18] [ 30] 。
危海中有一圈比它自身还要圆的皱岭 环,所含区域有390×360公里,距月海边沿约数十公里远,它们被划分为数段:其中西侧段为奥佩尔山脊 、东侧段是捷佳耶夫山脊 、哈克山脊 位于东南侧、南面则是泰尔米埃山脊 。根据所测得的月海精准高程数据还发现了很多(超过170多道)不属于该环形岭的低矮山脊[ 2] 。
危海中的大型撞击坑 大多已被熔岩 掩埋,只有边缘附近仍保留有一些不太大的陨坑,其中靠近西侧边沿分布有直径35公里、已严重损毁耶基斯陨石坑 ,东南是相类似的、直径32公里的利克陨石坑 ;而皮卡德陨石坑 (22公里)正好位于耶基斯陨石坑 的东边,它的西北则是皮尔斯陨石坑 (19公里)和斯威夫特陨石坑 (10公里);月海北侧附近则是23公里的卫星坑"艾因马尔特 C "。月海中一些残存的山脊揭示了曾存在过一些更大(直径超过95公里)[ 2] ,但现如今已完全被熔岩覆盖的撞击坑。以下是危海中其它一些月坑:格里夫斯陨石坑 (14公里)、卫星坑「克莱奥迈季斯 F 」(12公里)和「华伦海特陨石坑 」(7公里)、柯蒂斯陨石坑 (3公里)、埃克特陨石坑 (2公里)、列夫陨石坑 (0.06)公里及数座卫星坑,它们都形成于熔岩 出现之后。在奥佩尔山脊 北面还有一座3公里同心环坑[ 31] ,沿月海东南边缘外侧也坐落有数座类似的陨石坑[ 32] 。
一些来自附近普罗克洛斯陨石坑 的射纹束 穿过了月海西部表面,而在其它地区也覆盖有数处来自不同陨坑的黯淡射纹束[ 33] 。
地质史
危海盆地形成于酒海纪 [ 34] ,粗略估计其地质龄约有38-39亿年(依据月球20号 所采集喷发物岩样的放射性定年法 推算)[ 20] [ 35] ,较相邻的静海 、丰富海 、酒海 都年轻,而比雨海盆地,可能还有洪堡海 古老,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比澄海 更古老[ 34] [ 35] 。从盆地长形的外观判断,其嶙峋断裂的东侧边缘以及喷出物分布样式,反映出它形成于来自西面的[ 17] [ 20] 斜向撞击-角度可能不到15°[ 5] 。根据另一种说法,该盆地扁长的外观,主要是因东侧地表上形成了一座大陨坑,或东部地表后来发生塌陷所致[ 36] 。
根据前苏联 月球24号 采样的玄武岩 放射同位素测年 ,其月海地质龄约为25-35亿年前。而由陨坑密度 测得月海表面不同区域的年龄,介于27-36亿年之间(西侧边缘附近的区域最古老)[ 37] 。因此,构成现如今危海表面的玄武岩 熔岩 可能形成于晚雨海世 和爱拉托逊纪 。被该年代熔岩所覆盖的周边一些小月海 或月湖 也被认为属于晚雨海世 ,但比危海要稍晚一些[ 1] [ 38] 。
在盆地形成之后,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涌出的熔浆最终漫溢至耶基斯陨石坑 和利克陨石坑 附近,熔浆凝固后,又经历了持续的陨石轰击,形成了皮卡德陨石坑 、皮尔斯陨石坑 以及众多更小的陨石坑。此外,凝固的熔岩在自身整个重量的牵扯下,沿盆地边缘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脊(皱岭 )。
观察与探索
由于它靠近月盘 边沿,有时在月球摄动 期间[ 39] ,通过肉眼就可很容易地观察到它[ 29] [ 40] 。
图集
流行文化
参引资料
^ 1.0 1.1 1.2 Wilhelms D.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Chapter 11. Upper Imbrian Series. 1987: 241–242 [2017-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4-08).
^ 2.0 2.1 2.2 Byrne, P. K.; Klimczak, C.; Solomon, S. C. Investigating the Tectonics of Mare Crisium with Topographic Data (PDF) .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013, abstract #P23E-1832. 2013 [2017-08-23 ] . Bibcode:2013AGUFM.P23E1832B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06-24).
^ Richard Handy. Flat Black Crisium . lpod.org. 2007-02-23 [2015-06-2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7-01).
^ Wilhelms D.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Plate 5A. Structural features. 1987 [2017-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4-08).
^ 5.0 5.1 5.2 5.3 Wichman R. W., Schultz P. H. Large Meteorite Impacts and Planetary Evoluti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293.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4: 61–72. ISBN 9780813722931 .
^ Riccioli, G. B., English: Map of the Moon from G. B. Riccioli's 1651 Almagestum Novum. , 1651 [2025-01-15 ]
^ Mare Crisium .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8 [2015-06-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04).
^ 8.0 8.1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6–7, 17, 33, 45. Bibcode:2003mnm..book.....W . ISBN 9780521544146 .
^ Langren, 1645, Michael van, English: Map of the Moon, published by Michael van Langren in 1645 in his book Plenilunii lumina Austriaca PhilippicaУкраїнська: Карта Місяця, опублікована Міхаелем Флораном ван Лангреном 1645 року в книзі Plenilunii lumina Austriaca Philippica , 1645 [2025-01-15 ]
^ Ewen A. Whitaker,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7.
^ Hevelius J. Selenographia sive Lunae descriptio . Gedani : Hünefeld. 1647: 226–227, 233 [2017-08-23 ] . doi:10.3931/e-rara-23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30). (Palus Mæotis — у of names on с. 233 [永久失效連結 ] )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5. Bibcode:2003mnm..book.....W . ISBN 9780521544146 .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15. Bibcode:2003mnm..book.....W . ISBN 9780521544146 .
^ Chuck Wood. Marginal Maria . lpod.org. 2004-10-09 [2015-06-2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6-28).
^ Wilhelms D.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Plate 4A. Maria. 1987 [2017-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4-08).
^ Head, J. W.; Adams, J. B.; McCord, T. B.; Pieters, C.; Zisk, S. Mare Crisium: The view from Luna 24;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ouston, Tex., December 1-3, 1977. Regional 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 history of Mare Crisiu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78: 43–74. Bibcode:1978mcvl.conf...43H .
^ 17.0 17.1 17.2 17.3 Ambrose, W. A. Origin, Distribution and Chronostratigraphy of Asymmetric Secondary Craters and Ejecta Complexes in the Crisium Basin (PDF) . 41st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held March 1-5, 2010 in The Woodlands, Texas. LPI Contribution No. 1533, p.1061. 2010 [2017-08-23 ] . Bibcode:2010LPI....41.1061A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1-15).
^ 18.0 18.1 Chu A., Paech W., Weigand M. The Cambridge Photographic Moon Atlas. 2a - Mare Crisiu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34–37. ISBN 9781107019737 . doi:10.1017/CBO9781139095709.006 .
^ 19.0 19.1 Wood C. A. Impact Basin Database . lpod.org. 2004-08-14 [2015-06-2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8-07).
^ 20.0 20.1 20.2 Wilhelms D.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1987: 170–171 [2017-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4-08).
^ Wieczorek, M. A.; Neumann, G. A.; Nimmo, F.; et al. The Crust of the Moon as Seen by GRAIL (PDF) . Science. 2013, 339 (6120): 671–675 [2017-08-23 ] . Bibcode:2013Sci...339..671W . PMID 23223394 . doi:10.1126/science.1231530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03-30).
^ Chuck Wood. No Crisis In Crisium . lpod.org. 2006-03-30 [2015-06-2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7-01).
^ Spudis, P. D.; Sliz, M. U. Impact Melt from the Lunar Crisium Multi-Ring Basin (PDF) . 47th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held March 21-25, 2016 at The Woodlands, Texas. LPI Contribution No. 1903, p.1463. 2016 [2017-08-23 ] . Bibcode:2016LPI....47.1463S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8-08).
^ Peeples, W. J.; Sill, W. R.; May, T. W.; Ward, S. H.; Phillips, R. J.; Jordan, R. L.; Abbott, E. A.; Killpack, T. J. Orbital radar evidence for lunar subsurface layering in Maria Serenitatis and Crisium.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8, 83 (B7): 3459–3468. Bibcode:1978JGR....83.3459P . doi:10.1029/JB083iB07p03459 .
^ 25.0 25.1 Watters T. R., Johnson C. L. Planetary Tectonics . Lunar Tecto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134 –136, 167. ISBN 978-0-521-76573-2 .
^ 26.0 26.1 According to the laser altimeter on the satellit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 Received through the program JMA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uller, P. M.; Sjogren, W. L. Mascons: Lunar Mass Concentrations . Science. 1968-08-16, 161 (3842): 680-684. ISSN 0036-8075 . doi:10.1126/science.161.3842.680 (英语) .
^ Promontorium Olivium . The-Moon Wiki. 2010 [2015-06-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2-09).
^ 29.0 29.1 Lacroux J., Legrand C. Discover the Mo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40. ISBN 9780521535557 .
^ O'Neill's Bridge . The-Moon Wiki. 2014 [2015-06-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6-27).
^ Concentric crater . The-Moon Wiki. [2015-12-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1-0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Fitz_Gerald_201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Chuck Wood. Rays, Rays Everywhere . lpod.org. 2010-03-13 [2015-06-2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6-24).
^ 34.0 34.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Fassett_201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35.0 35.1 Stöffler D., Ryder G., Ivanov B. A., Artemieva N. A., Cintala M. J., Grieve R. A. F. Cratering History and Lunar Chronology.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6, 60 : 519–596. doi:10.2138/rmg.2006.60.05 .
^ Spudis P. D. The Geology of Multi-Ring Impact Basins. 5. A modified basin: Crisiu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89–108. ISBN 9780521619233 . doi:10.1017/CBO9780511564581.006 .
^ Hiesinger, H.; van der Bogert, C. H.; Reiss, D.; Robinson, M. S. Absolute model ages of basalts in Mare Crisium (PDF) . EPSC-DPS Joint Meeting 2011, held 2-7 October 2011 in Nantes, France. 2011 [2017年8月23日] . Bibcode:2011epsc.conf.1095H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年6月24日).
^ Wilhelms D.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Plate 9A. Upper Imbrian Series. 1987 [2017-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4-08).
^ Vandenbohede A. Observing the Lunar Libration Zones (PDF) . 2005: 7 [2017-08-23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05-08).
^ Schaaf F. The 50 Best Sights in Astronomy and How to See Them . John Wiley & Sons. 2007: 186. ISBN 9780470128312 .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