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 (日本)
南阳市(日语:南陽市/なんようし Nanyō shi */?)是位於日本山形縣南部的城市。市名源自於中國河南省的南陽市[1]。轄區地處置賜盆地的東北端[2],最上川流經西南部的邊界並往西北流,當地人口則集中在赤湯與宮内地區[3]。由於山形新幹線在市內設有赤湯站,奧羽本線和花長井線也在轄區內設置多個車站,使南陽市成為山形縣南部的交通要地[4][5]。而當地居民在對外通勤與就學方面則多依賴南邊的米澤市[6]。 地理南陽市境內約52.7%的面積被山林與原野覆蓋,21.1%的土地為農業用地[2]。轄區地處奧羽山脈東部的置賜盆地内,並且被被吾妻山與飯豐山的山岳包圍[2]。北端坐落著海拔994公尺的白鷹山[4],南部的平坦地區為吉野川與織機川沖積形成的沖積扇[2]。 氣候根據統計,2015年南陽市的年均溫為11.8℃,年降雨量則是1102毫米[6]。由於南陽市地處盆地内,因此夏季炎熱潮濕且冬季寒冷[7],空氣也較為乾燥[2]。北部的丘陵地帶在下雨時容易引發洪水,冬季則容易受到降雪和降霜的影響[2]。6月中旬當地進入梅雨季[2]。7月中旬至下旬低氣壓通過梅雨鋒面的上空時,經常為當地帶來伴隨閃電的大雨[2]。 歷史南陽市約在舊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生活,境內的長岡山遺跡曾發掘出舊石器時代後期的刀形石器[8][9]。當地也發掘出許多古墳時代的古墳群,其中屬於前方後圓墳的稻荷森古墳為山形縣内最大的古墳群[10][11],並且被指定為日本的史跡[12][13]。奈良時代,日本各地的令制國在其轄區内設置國衙,國衙之下則設有郡衙[14][15]。現今市內的郡山地區被認為是從郡衙的別稱「郡家」演變而成[14]。 鎌倉時代的文治5年(1189年),鎌倉幕府的御家人大江時廣奉命擔任長井莊(莊園)的地頭[16],而當時南陽地區在文獻中被稱為「北條鄉」[6]。天授6年(1380年),伊達宗遠攻擊置賜地方,使長井氏逃離置賜。此後伊達氏統治當地長達200多年[16]。天正19年(1591年),伊達政宗轉封至仙台後[16][17],南陽在內的置賜地區改由會津藩的蒲生氏鄉管轄[16][18]。 慶長6年(1601年),在關原之戰中戰敗的上杉景勝減封並移封至米澤藩30萬石[16],南陽地區因此成為米澤藩的領地[19]。明治時代初期至昭和時代中期,南陽地區的製絲產業相當盛行[5],在漆山地區設有製造生絲的工廠[20],並將生絲出口至世界各地[21][5]。而在明治初期,英國探險家伊莎貝拉·博兒曾造訪當地[22][23]。 昭和30年(1955年)2月1日,宮内町、漆山村、金山村與吉野村合併成新的宮内町[24]。4月1日,梨鄉村與沖鄉村合併成和鄉村[24]。6月10日,中川村併入赤湯町[24]。昭和32年(1957年),高畠町的部分地區併入赤湯町[24]。昭和42年(1967年),赤湯町、宮内與和鄉村合併,並且採用時任山形縣知事安孫子藤吉的提議,以中國河南省的地名「南陽」作為市名[1],形成現今的南陽市[24]。 行政現任市長白岩孝夫於2022年7月在選舉中第二次成功連任[25],其任期將持續至2026年7月[26]。 經濟根據日本2020年的國勢調查統計,南陽市的就業人口中有9.44%從事第一級產業,31.8%的就業人口從事第二級產業,其餘的58.76%則從事第三級產業[6]。當地的農作物生產額約佔當地農業生產總額的70%,其餘30%則為畜產[3]。當地也生產櫻桃、葡萄、西洋梨、蘋果等農產品[27]。 教育南陽市內共有7所小學校和3所中學校[28]。小學校的學生總人數為1357名,中學校則共有759名學生[29]。 交通國道13號以南北向穿越南陽市,國道113號與國道399號則以東西向通過境內[3][7]。鐵路方面,JR東日本的奧羽本線和山形新幹線皆以南北向通過轄區,其中赤湯站為山形新幹線和奧羽本線共構的車站[7],奧羽本線則在東部另設中川站[7]。而赤湯站也是山形鐵道花長井線的起點,在市內共設置5個車站[30]。 友好城市南陽市與以下國外城市為友好姐妹城市[31]: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