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嶺古道

臺灣新北金山區半嶺古道入口碑石

半嶺古道,位於新北市金包里半嶺地區,自古即為凱達格蘭族交通及活動範圍,已知最遠可連結鄰近竹子山、阿里磅、小坑頭、五爪崙、西勢湖、葵扇湖與倒照湖(合稱「兩湖」)等地,目前仍保留有起自金包里三界壇聖德宮,終至石門妙濟寺一段,古道中點稱為「半嶺街仔」,分三岔路接往竹子山古道及魚路古道,另一分支則接往西勢湖及小坑、坪林(石門)等[1]

歷史沿革

半嶺歷史

金山半嶺地區原為凱達格蘭族活動範圍,於明末清初時,有福建漳州府陳氏家族自金包里移居半嶺頂角一帶,後陸續有嚴姓、賴姓、郭姓、李姓等先民屯墾,主要作物為茶葉青心烏龍)、稻米、筊白筍、芋頭、甘藷、桶柑等[2][3]。後有福建漳州府南靖縣陳姓移民入贅於凱達格蘭族林姓族人,並引進紅心烏龍、包種、鐵觀音等種茶,開創金包里茶區茶葉外銷歷史。根據日治時期台北州勸業課(1939)記載:昭和三十一年台北州茶苗品種栽培面積,石門庄有 926 甲、金包里庄的半嶺有 472 甲,兩區種茶面積約近 1,500 甲,更有超過九成以上之優良茶種比例(石門庄92.9%、金山庄97.4%),為大清帝國及日本政府主力外銷經濟作物,更是北臺灣最早開發的茶葉經濟專區,一時盛況空前[4]

當地於清治時期屬「西勢庄」,日治時期後則劃為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土地測量時以半嶺主峰為旗點,頂段稱為「頂角」,往下則稱「中角」,至平原處則稱「下角[5]。今半嶺地區則多指稱位於頂角(五爪崙)與中角及兩湖(倒照湖、葵扇湖)間之區域[6]

抗日史蹟

日治初期義民領袖簡大獅率眾抗日,頻繁活躍於金包里及鄰近大屯山區各古道,並伺機襲擊日軍。1896年,義軍攻擊駐守在金包里街慈護宮的日軍憲兵隊,引來日軍報復式的攻擊,縱火焚毀金包里市街,僅街口的慈護宮及少量建築倖存[7]。根據半嶺地區耆老口述表示,簡大獅所率領之抗日義軍,曾於半嶺山區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造成近百人死傷[8]。後由半嶺地方士紳陳路集合地方力量,將亡者屍骨安葬於半嶺古道旁,建有應公廟四時祭祀,而當時發生戰鬥的地方,亦稱為「應公坪」。

古道功能與整修

半嶺古道接通「金包里茶區」與「石門茶區」,是當地茶葉類經濟作物(包括鐵觀音烏龍茶包種茶紅茶等)的運輸要道,而當地的農產品亦透過古道輸往金山、基隆等地[4]。陳姓家族後人有陳登科者(1817年—1900年),依「三三三規劃原則」,將本區三分之一面積作為農田水利設施之用,另三分之一面積則種植茶葉類經濟作物,剩餘三分之一則維持原始林貌以涵養水土。

至茶葉產區沒落後,古道人行漸少而失修,於1960年代初,金山鄕兩湖村倒照湖士紳陳路等人,鑑於兩湖村、半嶺、阿里磅、坪林、西勢湖山區等地,農民出入交通不便、產業發展需求及學童上下學交通安全等問題,遂倡議推動半嶺古道改建工程計劃,動員數百名公工,整修古道並延展古道由三界壇至倒照湖、阿里磅、乾華等地區之產業道路,終點為今日核一廠處銜接淡金公路,另有分支至西勢湖五爪崙,途經今日半嶺山、法鼓山、金寶山等地。修復後之古道初期為泥土路徑,嗣後由金山鄕公所補助舖設碎石子路,至李登輝擔任省主席時期(1981年至1984年)部分路段始改善舖設為柏油路面,目前屬鄉道農路,分由新北市金山區及石門區公所負責養護工作。

古道中段有一清代留存之產業道路稱為「保甲路」,因路寬約為一根扁擔之距離,故當地居民舊稱為「挑擔路」,路旁則有「界字石碑」,為先民鑑界之界樁。沿途有三界壇草堂、土地公廟、雷公劈石、百二步嶺、半嶺街仔、小坑頭、妙濟寺等景點[9]

臺灣新北金山區半嶺古道三界壇草堂「界」字碑石

古道存續危機

半嶺古道部分路段係座落於祭祀公業李火德所有土地,經李氏前人應允捐地開路作為既成道路使用,2005年因李氏後人產權糾紛,部分土地已出售,目前產權仍存在爭議[10]

半嶺訪源

新近有金包里三界壇聖德宮為溯源該廟原址,號召信徒重新整闢半嶺古道至三界壇段,定期舉辦「半嶺訪源」活動[11][12][13]

金包里聖德宮「半嶺訪源」活動

參考資料

  1. ^ 金山聖德宮探尋「半嶺訪源」見證古道百年歷史. ETtoday新聞雲. 
  2. ^ 〈陽明山地區常民(民俗)文化調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報告,2010年12月,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林茂賢
  3. ^ 〈建立陽明山地區耆老資料庫、生命史及口述歷史紀錄(二)〉,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計畫報告,2014年12月27日,臺灣藍染協會–李其霖等
  4. ^ 4.0 4.1 〈107年度委託辦理陽明山國家公園日治時代茶產業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計畫報告,2014年12月27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志豪
  5.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6.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7. ^ 張健豐,尋找金山的古早味. 觀察雜誌.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8. ^ 陳怡宏,邁向土匪之路─1895∼1901 年間北宜古道與「土匪」興起關係. 宜蘭文獻雜誌、卷75-76.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9. ^ 金山陳氏家族沿革. 全國電子報.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10. ^ 10億祖產家變 後代沒份. 自由時報. [200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11. ^ 金山聖德宮「半嶺訪源」徒步行腳 信眾爭睹一甲子天官神轎. ETtoday新聞雲.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12. ^ 金山聖德宮「半嶺訪源」徒步行腳 拍攝成紀錄片留存人心. ETtoday新聞雲. 
  13. ^ 「半嶺訪源」行腳 女信眾虔誠背竹轎. 自由時報.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