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佩特森
凯瑟琳·佩特森[5](英語:Katherine Paterson,1932年10月31日—[1])是中国出生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1998年国际安徒生作家奖和2006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得主。 生平早年经历1932年10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清江市[6],父亲是長老宗传教士[7]这使她从小受中国文化影响。1937年,由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一家人暂时回到美国避难[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家人暂住在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地,最终定居在溫徹斯特[9]他们在13年的时间里搬了15次家[10]。 教育佩特森的母语是中文,因此在学习英文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她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于1954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布里斯托爾国王大学。毕业后在弗吉尼亚州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了一年[11]。之后在里士满长老会基督教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圣经和基督教教育学[12]。毕业后原本希望去中国传教,但是当时中国政府禁止西方传教士入境。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日本。 写作生涯1964年,她在美国長老宗教会教堂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主要为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编写教材[13]。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历史小说《菊花的标志》,背景是中世纪时期的日本[14]。 她的成名作是1977年的少年小说《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其主题曾引起过巨大争议[15]。 近况凯瑟琳·佩特森目前是非营利组织美国国家儿童图书联盟的副会长[16]。她的丈夫约翰·巴斯托·佩特森是一位退休的长老会牧师,已经于2013年逝世[17]。她有四个孩子[18]。 2010年至2011年担任美国國會圖書館国家青年文学大使[19][20]。 写作风格在佩特森的小说中,年轻的主人公面临着危险,他们通过冒险学会了如何通过牺牲自我而获得胜利。与其他少年小说作者不同,佩特森小说故事主题往往与死亡等成人世界的话题密切相关。虽然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结局却不是那么的美好。故事中的许多情节来自她的真实生活经历,如童年时代因语言问题被同学疏远时的孤独心理[20]。 主要作品与奖项
改编《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两次被改编为电影,最知名的是2007年上映的《尋找夢奇地》。 《养女基里》在201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25]。台灣中文片名譯作《找路回家的哈金》。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