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麻鴨
冠麻鴨(學名:Tadorna cristata)是一種瀕危的鴨,但有些學者相信牠們已經滅絕。雄性冠麻鴨有黑綠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綠色,面部、雙頰及喉嚨都是呈黑褐色。牠們的腹部、尾羽及兩側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條紋。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虹綠色。雌性冠麻鴨有白色的眼圈,胸部呈黑色,面部、雙頰、頸部及上翼羽都是呈白色,身體則呈深褐色而有白色斑紋。兩性的頭上都有明顯的綠色羽毛突出。 有關冠麻鴨所知有限。牠們似乎是在韓國及東俄羅斯繁殖,可能是史前的遺種。一些學者認為牠們已經滅絕,但由於不斷有指見到牠們,所以牠們被列作瀕危。但是自1964年後,就未曾有確實的觀察報告。[2] 科學分類冠麻鴨最初是於1890年發現,當時認為是赤麻鴨及羅紋鴨的混種。[3]不過一般相信牠們並非混種。[3]冠麻鴨於1917年由日本鳥類學家黑田長禮所描述。[2]牠們被分類在鴨科下的麻鴨屬,其種小名是拉丁文的「冠」的意思。[4] 描述冠麻鴨是兩性異形的。雄性冠麻鴨有黑綠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綠色,面部、雙頰及喉嚨都是呈黑褐色。[5]牠們的腹部、尾羽及兩側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條紋。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虹綠色。雌性冠麻鴨有白色的眼圈,胸部呈黑色,面部、雙頰、頸部及上翼羽都是呈白色,身體則呈深褐色而有白色斑紋。[5]兩性的頭上都有明顯的綠色羽毛突出。[6]冠麻鴨約長63-71厘米,稍微較綠頭鴨為大。[5]牠們的翼展約長30-32厘米。[7]喙及腳都呈粉紅色,雌鴨的較雄鴨的為淡色。[4]雛鴨的主羽顏色不明。[5] 分佈及棲息地冠麻鴨是在俄羅斯的海參崴及韓國的釜山發現。[5]有指牠們是在俄羅斯遠東、朝鮮北部及中國東北部繁殖,並在日本南部、韓國西南部及中國東邊沿岸至上海等地過冬。[3]一般相信牠們是遺種,或是在史前時期已經廣泛分佈。 冠麻鴨相信是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及深水區域。[5]雖然所有的標本都是在岸邊發現,尤其是近河口,但最近卻有指在中國東北的內陸濕地見到牠們。[7]另有傳言指牠們是在山區或火山湖繁殖。[2] 生態及行為由於缺乏研究,對冠麻鴨的所知甚少,但相信牠們是候鳥,由西伯利亞遷徙至韓國、俄羅斯南部及日本。[5]牠們主要是吃水中植物、農作物、藻類、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甲殼類、腐肉及垃圾。[5][7]牠們可能是於夜間覓食。[3]雖然沒有提及牠們的巢,但估計牠們是住在樹穴內。[3]牠們每次會產少於10隻蛋,只有雌鳥會負責孵化。[3]牠們於每年的5月至7月間繁殖。[3]牠們曾被觀察到2-8隻成群出沒。[7] 保育狀況冠麻鴨從未曾大量的出現,估計牠們只有在史前廣泛分佈。以往只曾數次見到牠們,及於1916年在韓國釜山射殺了一隻雌鳥。[8]於1943年在近忠清北道可能見到牠們,引起了一陣牠們仍然生存的希望。[5]於1964年在近海參崴的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亦見到3隻冠麻鴨。[5]於1971年及1985年,有指分別在朝鮮的東北海岸及俄羅斯東部見到牠們[7],不過1971年的觀察卻存有疑點。[2]最近在中國的研究又指在中國東北見到牠們。[7]另外在雲南的大山包亦有指見到冠麻鴨,但這可能是錯認了赤麻鴨。[3]若牠們仍然生存,數量相信少於50隻。[2]冠麻鴨由於失去棲息地、被獵殺及過份採集而進入滅絕的危險。[5] 與人類的關係於1716年及1736年有冠麻鴨被捉及輸入日本來飼養。[4]自1854年前牠們都被捕捉來飼養[4],並被繪畫下來。[9]古老中國的刺繡亦繪有類似冠麻鴨的動物。[5]到現時為止只有一隻雄性冠麻鴨被採集到,與一些雌鳥標本一同存放在日本。另一隻雌鳥的標本則是在海參崴採集的,並存放在哥本哈根的丹麥國家博物館。[7][8][9]於1991年,蒙古以冠麻鴨來出版郵票。[10] 參考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