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英語:Relational database),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关系模型是由埃德加·科德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並配合“科德十二定律”。现如今虽然对此模型有一些批评意见,但它还是数据存储的传统标准。标准数据查询语言SQL就是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语言,这种语言执行对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检索和操作。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實體關係模型實體關係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簡稱E-R Model,是陳品山(Peter P.S Chen)博士於1976年提出的一套資料庫的設計工具,他運用真實世界中事物與關係的觀念,來解釋資料庫中的抽象的資料架構。實體關係模型利用圖形的方式(實體-關係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來表示資料庫的概念設計,有助於設計過程中的構思及溝通討論。 关系操作关系模块中常用的操作包括:
完整性约束完整性约束包括:
关系数据语言SQL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语言是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的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性数据库语言。 模式结构 (Schema)
外模式用来描述用户看到的或使用的部分的数据的逻辑结构,用户根据外模式用户数据操作语句或者程序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又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对应于物理机器的数据库,是三层模式中最底层的表示,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 表(關聯Relation)表(關聯Relation)是以行(值組Tuple)和列(屬性Attribute)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的集合。一个数据库包括一个或多个表(關聯Relation)。例如,可能有一个有关作者信息的名为authors的表(關聯Relation)。每列(屬性Attribute)都包含特定类型的信息,如作者的姓氏。每行(值組Tuple)都包含有关特定作者的所有信息:姓、名、住址等等。在关系型数据库当中一个表(關聯Relation)就是一个关系,一个关系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關聯Relation) 视图索引全关系系统十二准则參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