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共融或團契(希臘語:κοινωνία,羅馬化:Koinonia,源于字根ξύν,旧约 Lev6:2 בתשׂומת (字根שׂים)七十士译本译作此字;英語:fellowship 或 communion),即伙伴关系,源自《圣经》的“相交”一词,意思为相互交往、分享和建立关系,是指神与人之间、以及神與基督徒之间的亲密关系。「团契」在現代中文常用作基督教、特別是新教特定聚会的名称,其旨在增进基督徒和慕道友共同追求信仰的信心和相互分享、帮助的集体情谊。因而广义的团契也可指教会和其它形式的基督徒聚会。团契生活是基督徒最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教会生活,所以团契也称基督徒团契。天主教會則多譯做「共融」,特別用來指在基督內聯合在一起的行為與活動[1]。 圣经中的团契中文和合本圣经中没有“团契”这个词,其在英文圣经中对应的词通常为“fellowship”。在旧约圣经中,fellowship offerings(如英文NIV版圣经)就是平安祭,其特点是祭物人人都要吃,上帝也与人共同分享。平安祭是一种上帝与人相交的聚餐,所以也称“相交祭”或“团契祭”。 新约圣经原文(希腊文)的“κοινωνία”一词,在和合本圣经中对应的翻译为交接、得分、相通、感动、交通、一同等有共同分享、相交的意思的词语。和合本圣经中出现过很多“相交”,例如:
这个希腊词也出现在以下主题经文:
此外在中文旧约圣经,“团契”也可以指“谈话”:
團契譯名由來「團契」一詞是燕京大學劉廷芳教授創造的名詞。他說由於中文創造抽象名詞不容易,造了也很難使用,而fellowship是非常重要的名詞,故此他在1925年燕大的一次演講中懸了賞格,徵求滿意的中譯。半年後他再增加賞格,然而一直無人回應,於是他提出自己擬譯的「團契」一詞試用,自言「並不十二分滿意」。後來他意外地發現「團契」一詞,在中國各地教會得到廣泛採用。他指注意到「團」字有「聚而凝結」的意思,如江淹詩句「團團霜露色」;而「契」字可表契約、合同、或「神合」,也就是意志相合的意思。他覺得這兩字連合起來後,包含了英文和希臘文名詞的主要意義。[2] 团契聚会团契聚会是狭义的,也是最普遍的团契。教会除了星期天的主日崇拜聚会外,按群体性质又有分别的聚会,即可称为团契聚会。几乎每间教会都会有团契聚会。圣经中强调基督徒不可以停止聚会: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来10:25)。 初期教会团契聚会的形式为擘饼(吃爱筵和圣餐)及祷告。现在团契聚会的主要内容有祷告、诗歌敬拜、查经、分享、互相代求和聚餐等。 团契通常冠以组织、年龄、地域、语言和职业等带有群体性质的名字或以圣经人物为名。如:某某教会团契、青年团契、校园团契、华语团契、护士团契、夫妻团契、约书亚团契等。 附註參考資料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