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
两难(英語:Dilemma),或译困境,源自希腊语的双重命题(δίλημμα),是一个提供两种可能性的问题,这两种可能性都不是明确可接受或更可取的。[1] 词源15世纪时,Gabriel Nuchelmans将拉丁文中的困境一词归功于洛伦佐·瓦拉。在洛伦佐·瓦拉传统上被称为《Dialectica》的逻辑文本的后期版本中[2],洛伦佐·瓦拉声称这是希腊文中困境一词的拉丁文等价物[3]。 瓦拉所創造的新词並沒有立刻被普遍接受,當時人們更偏好使用西塞罗所用的既有拉丁詞「complexio」,而當談到顛覆兩難推理時,則使用「conversio」。但在Juan Luis Vives的支持下,到了16世紀末,這詞已被廣泛使用[4]。 困境通常被表述为“你必须接受A或B”,其中A和B是各自导致某个进一步结论的命题。 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被称为“二分法”。但当它不正确时,这种困境就构成了一种逻辑謬誤,即假两难推理。傳統的用法將兩難作為「有角的三段論」與吸引了拉丁名稱cornutus的詭辯區分開來[5]。在英文中「horns」這個詞的原始使用被歸因於Nicholas Udall,在他1548年的書《Paraphrases》中,他從拉丁詞「cornuta interrogatio」翻譯過來[6]。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