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HFRSE(德語: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1799年10月18日—1868年8月29日),德裔瑞士化學家,1845年制出了硝化纖維,[1]1840年發現了臭氧。[2]
生平
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出生于符腾堡公國麦琴根。大约13岁時成為伯布林根一家化学制药公司的實習學徒。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足够的科学知识與技能,在蒂宾根通過了化學教授的考試。經過一系列的搬遷和大學學習之後,1828年终于在巴塞尔大学获得了一个职位,1835年成為全职教授。他一直待在那儿直到1868年去世,葬在巴塞尔。[3]
燃料電池
1839年,尚班的燃料电池理论被發表于《哲學雜誌》。
臭氧
在巴塞爾大學进行水的电解實驗時,尚班覺察到實驗室中有一種特殊的氣味。[4]這個氣味讓尚班意識到實驗中有新的產物生成。因為有明顯的氣味,尚班創造了"ozone"這個詞來命名這種新氣體,來源與希臘詞"ozein",意思是"臭味"。尚班在1840年的出版物中描述了他的发现。[5]后来他還發現臭氧的氣味与白磷緩慢氧化產生的氣味相似。[6]
尚班發現臭氧的气味与闪电雷暴附近的氣味相同,这表明大气中存在臭氧。[7]
爆炸物
尚班偶爾會在家裡的廚房進行實驗,即使他的妻子禁止他這麼做。1845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外出了,他弄洒了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他用妻子的棉围裙擦干后把围裙挂在炉子上烘干,竟发现布料自行点燃并迅速烧盡了。
尚班意識到可能是新的化合物。一般的黑火药在过去數百年間,在战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而爆炸生成浓浓的烟雾,使枪炮手被熏黑,使各種大炮和輕武器變得烏黑,并覆蓋了整個战场。由於硝化纖維被看作是一種"无烟的火藥"與發射槍砲的推進剂,因此得名"guncotton"。
最初尝试制造用于军事用途的硝化纖維失败了,因为工厂極易爆炸,主要在於硝化纖維的燃烧速度過快。直到1884年,保羅·維埃利成功改造出無煙火藥命名為"Poudre B"。後來在1891年,詹姆斯·杜瓦與弗雷德里克·奥古斯都·阿贝尔还设法将膠狀的硝化纖維转变成安全的混合物,稱作线状无烟火药,因为它可以在干燥之前擠壓成细长的绳線。
紀念
1990年10月10日德國卡爾·史瓦西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19992以他命名。[8]
精选著作
参见
参考
- ^ A Most Damnable Invention: Dynamite, Nitrate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ephen R. Bown
- ^ Atmospheric Chemi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n M. Holloway,Richard Peer Wayne
- ^ Oesper, Ralph E. 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29, 6 (3): 432–440. doi:10.1021/ed006p432.
- ^ Schönbein, C. F. Lecture of 13 March 1839. Ber. Verh. Nat. Ges. Basel. 1838–1840, 4: 58.
- ^ Schönbein, C. F. On the Odour Accompanying Electricity and on the Probability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Presence of a New Substance.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40, 17: 293–294.
- ^ See, for example, Schönbein, C. F. On the Production of Ozone by Chemical Mean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44, 24: 466–467.
- ^ Jacewicz, Natalie. A Killer of a Cure. Distillations. 2017, 3 (1): 34–37 [April 13,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8).
- ^ 存档副本.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 ^ Review of The Letters of Faraday and Schönbein edited by Georg W. A. Kahlbaum & Francis W. Darbishire. The Athenæum. 6 January 1900, (3767): 20.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