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士比級 Visbyklass korvett |
---|
|
|
艦種 | 匿蹤護衛艦 |
---|
艦名出處 | 地名命名法 |
---|
擁有國 | 瑞典 |
---|
前型 | 斯德哥爾摩級 |
---|
次型 | 無 |
---|
同型 | 見"同型艦" |
---|
完成 | 2000/7/8 |
---|
現況 | 現役 |
---|
|
標準排水量 | 650噸 |
---|
全長 | 72.6m |
---|
全寬 | 10.4m |
---|
吃水 | 2.5m |
---|
燃料 | 柴油 |
---|
鍋爐 | CODOG 4 × Honeywell TF50燃氣渦輪引擎16MW 2 × MTU Friedrichshafen 16V 2000 N90 柴油引擎2.6 MW |
---|
动力 | 2 × KaMeWa 水柱噴射推進 |
---|
最高速度 | 40節 |
---|
續航距離 | 2,300 nmi / 15 kt |
---|
乘員 | 43( 27軍士官或專業人員+16水手) |
---|
射控裝置 | Ceros 200 火控雷達 Condor CS-3701 戰術雷達 |
---|
偵搜系统 | 易利信Sea Giraffe ABM 3D雷達 艦殼聲納 拖曳聲納 多深度聲納 |
---|
武器裝備 | 單裝57毫米70倍徑MK110 Mk.3艦炮1座 RBS15 Mk.2反艦飛彈8枚 400公釐魚雷發射管4座 深水炸彈投放軌2座 |
---|
艦載機 | 無(備有直昇機降落甲板) |
---|
偉士比級(瑞典語:Visby-klass korvett)是瑞典考庫姆公司繼斯德哥爾摩級後所開發新型護衛艦。實際上該艦的噸位僅有巡邏艦的級別,但由於它使用了大量匿蹤科技,並配置了一定量的反艦飛彈與魚雷,加上有預留艦載直升機的設計,戰力提升而被定義為護衛艦[原創研究?]。首艦偉士比號以哥特蘭島的大城市命名,由瑞典國防部設計,之後交由Kockums AB 船場進行建造和測試。本艦作為將匿蹤和網路中心戰概念結合的軍艦而受到廣泛的國際關注。
船殼採用三明治式設計,中心是PVC層外加碳纖維和乙烯基合板[1],並且用斜角設計反射雷達波。前端57 mm艦砲可以收入砲塔以降低雷達偵測率。
歷史
本艦許多設計概念和經驗來自Smyge號實驗船。本艦原本規劃成兩種專業艦型用於水面戰和獵潛,後來取消此設計改為統一規格。原本還設計有搭載直升機艙但是太過於擁擠只好取消。然而新型的海軍直升機Hkp15B(Agusta A109)還是被改成適合原本計畫中的機棚大小。
偉士比號服役時只有艦砲可以用,魚雷的測試直到2008年才完成。
原本計畫建造的其中一艘HMS Udevalla號後來被取消建造,所以為它而購買的全套電戰設備現在改為建造模擬訓練器之用。
PTK Visby是專為測試本級艦編成的臨時艦隊,2008年初已有赫爾辛堡號(HMS Helsingborg)和尼雪平號(HMS Nyköping)兩艘艦編入,這個小艦隊雖然名義上在第三艦隊下但是直接受國防部指揮。目前受限於本艦的先進性和預算限制,測試進度非常緩慢。
同型艦
編號
|
船名
|
開工
|
下水
|
服役
|
艦隊
|
現狀
|
K31
|
偉士比(Visby)
|
1995/2/17
|
2000/6/8
|
2002/9/16
|
第3作戰艦隊
|
在PTK Visby測試艦隊
|
K32
|
赫爾辛堡(Helsingborg)
|
|
2003/6/27
|
2009/12/16
|
第3作戰艦隊
|
在PTK Visby測試艦隊
|
K33
|
海訥桑德(Härnösand)
|
|
2004/12/16
|
2009/12/16
|
第3作戰艦隊
|
在PTK Visby測試艦隊
|
K34
|
尼雪平(Nyköping)
|
|
2005/8/18
|
2015/9/16
|
第3作戰艦隊
|
在PTK Visby測試艦隊
|
K35
|
卡爾斯塔德(Karlstad)
|
|
2006/8/24
|
2015/9/16
|
第3作戰艦隊
|
在PTK Visby測試艦隊
|
K36
|
烏德瓦拉(Udevalla)
|
取消
|
|
|
第3作戰艦隊
|
取消
|
圖集
-
偉士比號.
-
偉士比號2002年進港.
-
海讷桑德號於漢堡港.
參考文獻
- ^ 存档副本. [200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