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利地震烈度表(英語:Mercalli intensity scale)是一個用來量度地震烈度的單位,也就是說用來量化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源自和應用於十度的罗西–福雷尔地震烈度表,由義大利火山學家朱塞佩·麥加利在1883年及1902年修訂。後來多次被多位地理學家、地震學家和物理學家修訂,成為今天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麥加利地震烈度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至12度。5度或以上才會造成破壞,烈度會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現在於美國、南韓、香港等地都有採用。並以“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為基礎延伸出、由印度、各前蘇聯加盟國、以色列等地採用的MSK烈度;繼而再衍生歐洲採用的EMS烈度,以及中國大陸的烈度標準。
烈度
等級
|
震度
|
情況
|
1(I)度
|
1.0–3.0
|
無感覺。只有儀器能觀察到。
|
2(II)度
|
3.0–3.9
|
在靜止的情況下,少部分人有感覺。
|
3(III)度
|
大部分室內的人感覺到震動,很多人意識不到是地震。
|
4(IV)度
|
4.0–4.9
|
連室外的人也感覺到震動;家中較小的飾物開始搖晃,但不造成破壞。
|
5(V)度
|
所有人都有感覺;睡者驚醒,牲畜不寧,擺鐘停擺,不穩定的物件可能傾翻。
|
6(VI)度
|
5.0–5.9 6度–7度
6.0–6.9 7度–8度
7.0 以上 8度以上
|
很多人慌張逃跑,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或擺設從書架掉下,家具移動或翻倒,破壞輕微。
|
7(VII)度
|
站立困難。家具損壞。 未加固,建築材料差的建築物出現裂縫或毀壞,開車中的人可以察覺。
|
8(VIII)度
|
煙囪、紀念碑、塔、牆倒塌,重型家具移動。 未周密考慮抵抗外力的建築物遭受某種損壞,部分嚴重損毀。水平方向抗力弱的建築物倒塌。破壞力強。
|
9(IX)度
|
人民普遍恐慌。 未周密考慮抵抗外力類建築物隨時倒塌。 建築物可能脫離地基。
|
10(X)度
|
一些木造建築物毀壞,大多數建築物連同地基毀壞。 鐵路軌道輕微彎曲。
|
11(XI)度
|
只有少數建築物尚未倒塌。 鐵路軌道明顯彎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有很多裂縫、大規模滑坡、山崩,地表斷裂。
|
12(XII)度
|
所有建築物遭受毁滅性破壞,動植物可能滅絕。 天崩地裂,視線扭曲,地貌改觀。 地殼呈波浪狀劇烈抖動或形成大峽谷,物體被拋入空中。
|
與其他震度的關係
与中国(CSIS)、日本仪器烈度标准的比较
时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长、地震学者金星团队的研究指出,日本(日本气象厅计测烈度)、美国(基于ShakeMap标准计算的麦加利地震烈度)、中国大陆(中国地震烈度表)三种不同的烈度标准可以统一地换算为由有效峰值加速度Am表示的关系,具体如下[1]:
中、美、日仪器烈度标准的对应关系
中国(CSIS)
|
美国(ShakeMap)
|
日本(计测烈度)
|
日本(对应烈度等级)
|
I度
|
<2.0
|
<0.8
|
烈度0
|
烈度1
|
II度
|
2.0~2.6
|
0.8~1.5
|
烈度1
|
烈度2
|
III度
|
2.6~3.2
|
1.5~2.1
|
烈度2
|
IV度
|
3.2~3.9
|
2.1~2.8
|
烈度2
|
烈度3
|
V度
|
3.9~4.6
|
2.8~3.5
|
烈度3
|
VI度
|
4.6~5.7
|
3.5~4.2
|
烈度4
|
VII度
|
5.7~6.5
|
4.2~4.9
|
烈度4
|
烈度5弱
|
VIII度
|
6.5~7.4
|
4.9~5.6
|
烈度5强
|
烈度6弱
|
IX度
|
7.4~8.2
|
5.6~6.3
|
烈度6弱
|
烈度6强
|
X度
|
8.2~9.0
|
6.3~7.0
|
烈度6强
|
烈度7
|
XI度
|
9.0~9.8
|
7.0~7.7
|
烈度7
|
XII度
|
>9.8
|
>7.7
|
烈度7
|
參考資料
參看
外部連結
- ^ 金星,张红才,李军,康兰池,韦永祥,马强. 地震仪器烈度标准初步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北京). 2013, 28 (5): 2336-2351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