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林頓

亨利·克林頓爵士
Sir Henry Clinton
出生(1730-04-16)1730年4月16日
 英屬美洲紐芬蘭島
逝世1795年12月23日(1795歲—12—23)(65歲)
大不列顛倫敦
效命 大不列顛王國
军种 英國陸軍
服役年份1751年至1793年
军衔上將
统率北美英軍總司令
参与战争七年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获得勋章KB勳銜
其他工作下議院議員

陸軍上將亨利·克林頓爵士,KB(General Sir Henry Clinton,1730年4月16日—1795年12月23日),英國陸軍將領政治家,早年曾參與七年戰爭,1778年5月至1782年2月任北美英軍總司令,其間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英方最高指揮,在任期間曾經成功在1780年5月攻下革命軍重要據點查爾斯頓,俘虜敵軍5,000人。惟後來在北美南方戰事上連番失利,終在1781年10月見證英軍在約克鎮圍城戰役大敗,不久以後被召回英國。返國後他曾於1783年出版Narrative of the Campaign of 1781 in North America一書,書中為自己澄清及辯護,並將英方戰敗原因歸咎於前下屬康沃利斯勳爵,使兩人的惡劣關係公開。另一方面,克林頓與紐卡斯爾公爵家族具有親戚關係,在其協助下,他曾自1772年至1784年及自1790年至1795年出任下議院議員。

克林頓爵士來自一軍事世家,祖上早於1066年已為皇室效力,父親為軍人。除他以外,克林頓的其中兩名兒子後來亦在軍中擔任要職。

生平

早年生涯

亨利·克林頓在1730年4月16日生於紐芬蘭,伯父是第七代林肯伯爵,父親喬治·克林頓(約1686年-1761年7月10日)在他出生時時任紐芬蘭總督,至於母親則是斯蒂芬妮·卡爾(Stephanie Carle)。[1] 克林頓的父親曾於1743年至1753年出任紐約皇家總督,[2] 因此他的童年也是在紐約渡過。[3] 克林頓一家本身與紐卡斯爾公爵的家族有親戚關係,所以克林頓與他的父親亦得到了紐卡斯爾公爵家的提攜。其中喬治·克林頓得以先後成為海軍將級軍官及紐約總督,也是托賴第一代紐卡斯爾公爵的安排而成。日後克林頓的前途也與紐卡斯爾公爵家族不無關係。[4]

克林頓大約在1748年的時候開始在紐約的民兵部隊服役。到1751年,他前往英格蘭加入英國陸軍,並在透過家族出資下在科爾德斯特裡姆衛隊任上尉,至1758年獲調遷到第1步兵衛隊出任中校,該衛隊在稍後更名為擲彈兵衛隊(Grenadier Guards)。在1760年至1762年期間,克林頓在七年戰爭的晚期擔任不倫瑞克的斐迪南公爵副官,頗獲讚賞,使他在1762年獲軍方擢升為陸軍上校。七年戰爭完結後,他獲委派指揮一個步兵軍團,後於1772年獲晉升為少將。[5] 在同年,克林頓進而得到親戚第二代紐卡斯爾公爵的幫助,使他當選下議院約克郡自治鎮橋(Boroughbridge)選區議員;到1774年10月,他轉而成為諾丁漢郡紐華克(Newark)選區議員,此後他一直保有議席至1784年為止。[6]

美國獨立戰爭

在1775年3月,為鎮壓北美十三州殖民地革命,英皇喬治三世派兵前往當地,並分別以克林頓、威廉·何奧少將及約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領軍,以加強英軍在波士頓的守備。在克林頓等援兵抵達波士頓以前,當地英軍自4月一直遭到圍困,在同年6月17日,克林頓參與由何奧等指揮的邦克山戰役(Battle of Bunker Hill),雖然成功將革命軍驅離波士頓港以北的高地,但英軍卻在戰事中損失1,000兵馬,付出沉重代價。[7] 此後,為免在重蹈覆轍,克林頓曾向何奧強烈要求在波士頓港以南的多爾切斯特高地英语Dorchester Heights駐兵佈防,以防被亂軍佔領,但建議未獲何奧採納。到1776年1月,克林頓獲派率兵1,500人向南探索,以考察南、北卡羅萊納地區的軍事機會。克林頓出發後不久,多爾切斯特高地果真在同年3月被革命軍佔據,革命軍更在該地築壘建寨,最終迫使英軍棄守當地,並撤退到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6]

在1776年6月,克林頓所率部隊嘗試進攻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沙利文堡英语Fort Moultrie(Fort Sullivan),但以大敗告終,事後他更被召回英方大本營。這次的進擊雖然是與皇家海軍合作,但克林頓嚴重低估查爾斯頓的革命軍數目,以致戰事大失預算。另一方面,海軍指揮彼得·帕克爵士英语Sir Peter Parker, 1st Baronet亦低估了沙利文堡的防禦程度,使海軍方面對沙利文島莫爾特里堡英语Fort Moultrie(Fort Moultrie)的進攻被迫中途腰斬,英方分遣艦隊損失慘重。這次參與進攻的將士還包括了查爾斯·康沃利斯等人。[6][8]

克林頓與其麾下25艘船艦在1776年8月重歸大隊,並與何奧的主力進攻紐約市。克林頓曾建議英軍由哈德遜河入侵,但何奧將軍未有接納。此後,英軍駐紮於長島上的格雷夫森德,並採納了克林頓提出的新方案,使英軍在隨後的長島戰役中取得重要勝利,他事後因功獲擢升為中將。在12月,他又奉何奧之命率兵6,000前往羅德島,並輕易取下紐波特[6] 在1777年4月,克林頓復獲英廷頒授KB勳銜,以示嘉獎他在攻佔紐約時所作的貢獻。

北美英軍總司令

在1778年5月,克林頓繼英軍在薩拉托加戰役(Saratoga Campaign)敗陣後取代何奧,成為北美英軍總司令,並在費城接受任命。在這時,法國已經正式與北美大陸議會結成美法聯盟。為抗擊法國的支援,克林頓奉英政府指令命派官兵5,000人到加勒比海地區加以截擊。美法結盟後,北美的英軍受到巨大壓力,爲集中軍力,克林頓不得不撤離費城退守紐約。在軍隊在轉移途中,6月28日在新澤西的蒙茅斯縣華盛頓大陸軍展開了蒙茅斯會戰(Battle of Monmouth),此時的北美大陸軍經過福吉穀休整之後,戰力已經大大提升,這次戰役的結果,迫使英軍半夜撤離戰場由陸路改海路撤回紐約。同年年尾,他揮兵南下,遠征喬治亞。這支部隊在12月攻克薩凡納,後又於1779年年初控制內陸地區。[6]

克林頓派兵揮軍南下喬治亞,原本是希望聯結當地一直處於沉默的強大保皇黨勢力,而當時的殖民地大臣喬治·熱爾曼英语George Germain, 1st Viscount Sackville(George Germain)亦認為北美的南部殖民地民眾對英軍會比較友善。然而,這種設想很大程度是受逃亡英國的保皇黨所誇大,[9] 而事實上,南部殖民地的確不熱衷於從英國獨立,因為他們擔心當地的農莊產品會因獨立而失去英國的龐大市場,但他們對英軍的支持卻從來沒有具體及普遍地展現出來,而這是英軍所始料不及的。面對這種情況,克林頓與他的部眾在南部一直感到被孤立,在整個美國獨立戰爭中,英軍積極嘗試動員南部保皇黨的支持,但效果卻始終未如理想。[8]

踏入1779年後期,克林頓由紐波特抽調軍隊,集結大軍,以積極部署入侵南卡羅萊納地區。克林頓對計劃高度重視,並且親自指揮,在同年年尾率領14,000大軍由紐約取水路南下。到1780年年初,大軍成功在同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這個查爾斯頓圍城戰是在得到海軍將官馬利奧特·阿巴思諾特英语Mariot Arbuthnot協助下進行的,英軍在戰事中成功受降革命軍逾5,000人,對革命軍透成沉重打擊。但同樣在這個時期開始,克林頓與其他同級將官的不和亦日益浮現,而事實上他與阿巴思諾特在圍城戰中也沒有充分合作。克林頓與其他同級軍官出現分歧及不願合作的問題在此後一直持續,軍方領導層未能團結一致,成為英方後來在戰爭中敗北的一大原因。[10][11]

克林頓在攻佔查爾斯頓以後返回紐約,並將8,000名士兵留守南方戰場,交由副總司令康沃利斯將軍統領。[12] 克林頓在那裡繼續遙距監控南方的戰事,從他對康沃利斯的通訊內容所見,可見他對南方戰況相當關注。[13] 然而,隨著戰事繼續進行,克林頓與其下屬的關係卻愈見疏離,他在後期通訊所用的措詞也變得尖酸刻薄。這某程度上令曾與康沃利斯通訊的殖民地大臣喬治·熱爾曼也認為,克林頓的下屬不願遵從克林頓,而克林頓也視自己為唯一獨大的指揮。[14]

此後,英軍在南方戰事中連番失利,其後康沃利斯更在1781年10月的約克鎮圍城戰役中大敗收場,並向以華盛頓羅尚博伯爵為首的法國及革命聯軍投降,標誌著英方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徹底失敗。不久以後,克林頓亦因英軍敗陣而遭到撤換,返回英國,北美英軍總司令一職遂由蓋伊·卡爾頓爵士(Sir Guy Carleton)接任。有關克林頓爵士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書信,現存放於諾丁漢大學內。

晚年生涯

返回英國以後,克林頓因帶領英軍戰敗,導致名聲不佳,返國後沒有再獲重用,也漸被公眾所淡忘。但為了對自己在戰爭中的表現作出澄清及辯護,他在1783年出版Narrative of the Campaign of 1781 in North America(《1781年北美戰事敘事》)一書,當中對前部下康沃利斯多有指責,令康沃利斯相當不滿,兩人惡劣關係亦隨之公開。到1784年,他又退出下院,選擇漸漸淡出公眾場合。[15]

一直到1790年,克林頓再次在第二代紐卡斯爾公爵的協助下,透過購買屬於「口袋選區」的康沃爾郡朗塞斯通(Launceston)選區而重任下院議員,至1793年10月復獲軍方授予陸軍將軍軍銜。晚年的克林頓爵士再次獲得起用,於1794年7月獲委任為直布羅陀總督,可是,這時的克林頓已經頑疾纏身,以致久久未能成行,結果總督一職改由查爾斯·奧哈拉以副督身份暫代。克林頓始終也沒有痊癒過來,在1795年12月,他進行一項小型手術移除膝蓋膿瘡,但是手術失敗,數日後在12月23日卒於倫敦攝政公園附近的波特蘭廣場家中,終年65歲。[16] 他死後遺體安葬於溫莎堡附近的林肯禮拜堂。

家庭

克林頓在1767年2月娶女子哈莉特·卡特(Harriet Carter)為妻,兩人共育有五名孩子。哈莉特在1772年8月早逝,對克林頓構成很大打擊,有說他傷心得荒廢工作、不出席下院會議、甚至拒見朋友,他花了兩年時間才從喪妻的陰影中恢復過來。克林頓的其中兩名兒子日後也跟隨父親從軍,他們分別是:

評價

克林頓爵士在任北美英軍總司令四年時間,最終以混亂和戰敗劃上句號,他的名字在後世時常與英軍在美國獨立戰爭戰敗聯在一起,但不少歷史學者也多將英軍戰敗歸咎於其副手康沃利斯[6] 至於克林頓本身在戰後亦曾出書為自己平反和辯護。

一位曾效力克林頓的威姆斯少校(Major Wemyss)評論到,他「是一位尊貴而受敬重的軍官,有德意志式的作風;他曾為普魯士的斐迪南王子兼不倫瑞克公爵服役。他為人自負,接受奉承,對所有與軍事無關的事物感到厭惡,過份地被副官和愛將所誤導。」此外,陸軍上校查爾斯·斯圖爾特更曾刻薄地批評他「無能力指揮一隊騎兵,指揮一隊軍隊完全可以以白癡來形容。」歷史學者麥克西則持相反意見,認為他在戰場上是位具才華的將軍。[17] 至於威姆斯少校認為,克林頓的真正弱點在於,他所專注的事務過份狹隘,加上缺乏自信,對管治構成致命一擊。他指出,作為總司令,克林頓對北美殖民地的民意缺乏真正掌握,同時錯誤衡量保皇黨的價值,除此之外,他還難以與同僚相處、具妒忌心、壞脾氣、以及太易論斷別人,正如在1778年時候,他就曾與何奧意見不合,而在他出任北美總司令任內,亦與同僚爭吵不斷,這都對英軍在戰爭中的整體表示構成一定損害。[17]

著作

(《1781年北美戰事敘事》,1783年。)

註:為方便讀者,以上中文書名皆由維基編輯自行翻譯,絕不是指這些著作備有中文譯本,讀者亦不應視以上譯名為中文版書名。

經歷
  • 服役於科爾德斯特裡姆衛隊
    (1751年-1758年)
  • 服役於第1步兵衛隊
    (1758年-1760年)
  • 參與七年戰爭
    (1760年-1762年)
  • 第12步兵軍團上校
    (1766年-1779年)
  • 下議院約克郡自治鎮橋選區議員
    (1772年7月27日-1774年10月10日)
  • 下議院諾丁漢郡紐華克選區議員
    (1774年10月13日-1784年4月1日)
  • 參與美國獨立戰爭
    (1775年-1781年)
  • 北美英軍總司令
    (1778年5月-1782年2月)
  • 女皇直屬第7輕龍騎兵軍團上校
    (1779年-1795年)
  • 下議院康沃爾郡朗塞斯頓選區議員
    (1790年6月22日-1795年1月9日)
  • 直布羅陀總督(從未上任)
    (1794年7月-1795年12月23日)

榮譽

頭銜

  • 亨利·克林頓,Esq(1730年4月16日-1751年)
  • 陸軍上尉亨利·克林頓(1751年-1758年4月6日)
  • 陸軍中校亨利·克林頓(1758年4月6日-1762年6月24日)
  • 陸軍上校亨利·克林頓(1762年6月24日-1772年5月25日)
  • 陸軍少將亨利·克林頓(1772年5月25日-1772年7月27日)
  • 陸軍少將亨利·克林頓,MP(1772年7月27日-1777年)
  • 陸軍中將亨利·克林頓,MP(1777年-1777年4月11日)
  • 陸軍中將亨利·克林頓爵士,KB,MP(1777年4月11日-1784年4月1日)
  • 陸軍中將亨利·克林頓爵士,KB(1784年4月1日-1790年6月22日)
  • 陸軍中將亨利·克林頓爵士,KB,MP(1790年6月22日-1793年10月)
  • 陸軍將領亨利·克林頓爵士,KB,MP(1793年10月-1795年1月9日)
  • 陸軍將領亨利·克林頓爵士,KB(1795年1月9日-1795年12月23日)

殊勳

  • K.B.(1777年4月11日)

相關條目

注腳

  1. ^ Newcomb
  2. ^ 克林頓在1741年獲委任,但事實上至1743年才正式到任。
  3. ^ 第9274號憲報. 倫敦憲報. 5 June 1753: 1 [2008-06-24]. 
  4. ^ Gruber
  5. ^ 第11251號憲報. 倫敦憲報. 23 May 1772: 2 [2008-06-24]. 
  6. ^ 6.0 6.1 6.2 6.3 6.4 6.5 Willcox
  7. ^ Bicheno
  8. ^ 8.0 8.1 Hibbert
  9. ^ McEvedy
  10. ^ Harvey
  11. ^ 韋艾特認為,克林頓可能患有輕度神經症,使他對與同級同僚合作出現抗拒。(Wyatt, pp. 3-26)
  12. ^ Borick
  13. ^ Cornwallis Pap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 Accessed 30 September 2008.
  14. ^ Germain Papers, Clements Library, An Arbor. Germain Pap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30 September 2008.
  15. ^ Sir Henry Clint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table Names Database Accessed 23 September 2008.
  16. ^ Ira D. Gruber,‘Clinton, Sir Henry(1730–1795)’,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 2004; online edn, Jan 2008 accessed 16 Sept 2008
  17. ^ 17.0 17.1 Mackesy p. 213.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军职
前任:
羅伯特·納皮爾
第12步兵軍團上校
1766年–1779年
繼任:
威廉·皮克頓
前任:
威廉·何奧
北美英軍總司令
1778年–1782年
繼任:
蓋伊·卡爾頓爵士
前任:
喬治·霍華德爵士
女皇直屬第7輕龍騎兵軍團上校
1779年–1795年
繼任:
大衛·鄧達斯
前任:
羅伯特·博伊德爵士
直布羅陀總督
1794年–1795年
(從未到任)
繼任:
查爾斯·雷恩斯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