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
不空金刚(梵語:अमोघवज्र,羅馬化:Amoghavajra,705年—774年),音译阿目佉跋折羅,佛教譯經師,唐密祖師之一,力於金剛頂瑜伽部及雜密中金剛大道場經的一字佛頂法,和文殊咒藏的閻曼德迦法、金翅鳥法、摩利支法等,撰有《總釋陀羅尼義讚》等著作。 遇金刚智不空是南天竺师子国人 ,自幼聪颖,十四岁时(718年,开元六年),在闍婆国 依止金刚智。720年(开元八年)左右,随金刚智到洛阳。724年(开元十二年),于广福寺依說一切有部律仪受具足戒。由于才华出众,通晓多种语言,金刚智出经时,常请不空作译语。 不空欲得瑜伽五部三密法,但金刚智三年未允,于是准备远赴天竺求法,金刚智观察梦兆,知是真法器,於是将五部灌顶、护摩阿闍黎教法、大日经悉地仪轨、诸佛顶部诸多真言仪轨等,悉数教授不空。 赴狮子国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准许金刚智返回天竺,8月行至洛阳时金刚智圆寂。12月,不空率弟子含光、惠辩等三十七人从广州出发,过诃陵国 ,历经艰险,次年到达狮子国,受到国王隆重欢迎,国王甚至亲自为不空沐浴。而后不空拜见普贤阿闍黎,恭敬供养,求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普贤遂给不空及含光、惠辩授五部灌顶,此外还传授了其他一些密法。不空非常勤奋,「经余三岁,寝食无安」,将各种仪轨、造像、坛法,都学得很精通。通过到天竺各地游历,搜集了许多经论梵本。 大唐传译746年(天宝五年),攜狮子国王国书及各种法宝鸿胪寺。不久入宫为玄宗灌顶。后移居净影寺进行翻译、传法。因祈雨止风有神效,玄宗赠号「智藏」。 ,回到大唐首都长安,奉敕暂住749年(天宝八年),玄宗允其回国,但途中不空染疾,止于韶州 ,玄宗敕令且住,不空「卷不释手,扶疾翻译」。 753年(天宝十二年),因西平王哥舒翰奏请,赴长安居保寿寺,一个多月后前往武威城住开元寺灌顶传法。 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陷落,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登基。 757年(至德二年),肃宗还都,不空奏表祝贺。住錫大兴善寺。 758年(至德三年,乾元元年),上表奏请搜求梵本,以备翻译,獲许 。 766年(永泰二年),不空奏请于五台山建金阁寺 ,代宗敕准。 774年(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圆寂,遗言「无殉利以辱身,勿为名而丧道」,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代宗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諡大辨正。 翻譯經典以下為不空三藏在肅宗、代宗時所譯出諸經共一百四十二卷,出自《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另據開元錄等,不空(智藏)亦於其師金剛智在開元年間出經時,充當譯語。 若據《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不空還譯出蕤呬耶經(秘密總持,Sarva-maṇḍala-sāmānya-vidhi-guhya-tantra)、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入法界品字輪瑜伽儀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大佛頂真言等。在大藏經中,尚收有藥師如來念誦儀軌等,題為不空譯。 〔經藏〕
〔密教部經藏,含密續〕
〔論藏,含義疏 〕
〔行法〕
〔其他〕 法嗣参见注释
引用书籍
外部連結
|